17岁瓣膜患者——
小鹏的瓣膜故事
不久前,年仅17岁的在校学生小鹏(化名)就因心脏瓣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据医生介绍,小鹏来院时,已经出现了长达一周时间不明原因的咳嗽、胸部不适,经超声检查后发现先天性主动脉瓣发育不良;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心脏超声提示左房、左室增大,主动脉窦部增宽,主动脉瓣下大量返流。对于这个孩子来说,这个结果无疑是晴天霹雳,手术刻不容缓,医生建议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心脏手术”在大家眼里或许代表着风险极大、创伤大、恢复周期长,小鹏和亲人听说换瓣膜需要从正中开胸,都极度焦虑和慌张。
一边是恐惧,一边是亟待治疗的疾病,如此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局面,压在了一个未经世事的少年身上……痛苦和不安萦绕在他的心头。有办法可以不开胸换瓣膜吗?小鹏向心脏大血管外科陈文生教授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鉴于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生活需求,陈文生教授表示,心脏瓣膜病变通常仍采用传统胸骨正中切口手术,切口长约20厘米,该术式能很好地显露心脏和把控风险,可以减少心脏停跳时间,对于医生操作来说更安全;微创小切口长约5-6厘米,手术视野显露更深更小,难度高,对于外科医生是极大挑战。
考虑到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对术后生活质量的追求,陈文生教授团队决定采取右胸小切口入路完成主动脉瓣置换手术。6月30日,手术如期进行。虽然手术视野比传统开胸小了一大半,但是主刀医生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顺利切除原主动脉瓣,置换人工瓣膜。术中食道超声提示:人工瓣膜瓣上血流速度正常,回声、开放幅度皆正常,手术效果满意。术后第二天,小鹏即拔除气管插管,第三天就从ICU转入普通病房,目前恢复顺利。
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陈文生教授介绍,很多年轻瓣膜病患者由于发病缓慢隐匿,心功能损害不明显,即使病变到达了中重度,由于心脏自身的代偿可能无明显症状,对生活影响较小,此时选择手术表明看起来风险相对更高。但是伴随疾病的进展、年龄的增长,左心室出现扩张,心脏本身的代偿会逐渐加重,此时再接受心脏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势必要高于年轻时。
小切口瓣膜置换术,患者无需正中开胸,通过右侧胸壁第三或肋间隙或第四肋间隙5厘米左右小切口即可完成复杂心脏瓣膜手术。年轻人选择小切口换瓣手术,有利于术后恢复,又能满足年轻人对切口美观的需求。
心脏大血管外科常规开展小切口、介入心脏瓣膜手术,无论是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或者多瓣膜病变、二次换瓣后病变均可通过各种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案进行解决。根据不同年龄和生活状态的患者,在合适的时机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用手术刀重新赋予患者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专家简介
陈文生教授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哈医院(医院医院)心脏外科和血管外科的访问学者和博士后,医院心血管外科成人心脏病区主任。在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瓣膜病和大血管疾病手术的各个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复杂、重症、再次或多次心脏手术,年受邀在纽约举行的世界瓣膜大会上作瓣膜再次手术的大会发言;开展了多个国内或西北“第一”手术,包括经文献检索均为国内最高龄的85岁主动脉瓣置换同期冠状“搭桥”术和84岁的Bentall手术(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置换、冠状动脉移植);在国内首先开展了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迷宫治疗心房纤颤;在西北地区首先开展了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等等。主持和参加国家和省课题20余项,近6年发表论文54篇,主译及参编专著5部,授权国家新型实用专利16项,培养了多名研究生和博士生。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和省医疗成果奖各1项,任职多个心脏病学会和心脏相关杂志的常务编委。整合:张小鱼编审:安好校对:安吉拉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谢谢。前行路上,全心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