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门诊
合理用药
热点聚焦
手术日
医学史
专家门诊给您权威参照
按颈动脉狭窄是脑梗的罪魁祸首。颈动脉狭窄在中老年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在正常情况下,颈动脉内膜是光滑的,管腔是无阻塞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壁上逐渐形成一种硬壳样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斑块”,当颈动脉斑块逐渐增大,血流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就会引起脑部供血不足的症状,这种病我们称之为颈动脉狭窄。它经常发生于颈总动脉的“Y型”分叉处,即颈内动脉起始处,因为这个部位血流容易形成涡流,血脂容易沉积。
很多朋友可能会问,颈动脉在人体的什么位置,自己能摸得着吗?
顾名思义,颈动脉位于人体颈部,左右各有一条,是由胸腔内的主动脉发出抵达脑部的血管,负责脑部血液的供应。健康人都可以感受到自己的颈动脉搏动,但不能两侧同时按压颈动脉,否则会影响大脑的血供。颈动脉大致在体表喉结处,分为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颈外动脉主要负责面部及头皮的血供,而颈内动脉则主要供应脑部。
大家看枪战片,激烈的战斗过后躺了一地,这时候就会有人伸出手指去摸倒地的人的颈动脉。这是因为当抢救判断心跳是否停止时,首先就会判断颈动脉是否有跳动,在人体的喉结处向左或向右旁开两指即可触摸到。一般颈外动脉狭窄不会引起严重危险,而颈内动脉狭窄会直接影响到脑血流,造成危险。
颈动脉狭窄是怎样形成的呢?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简而言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沉积在颈动脉,导致了血管的狭窄。如果斑块脱落,还会形成小栓子,像漂浮物一样,从大血管往二级血管、三级血管漂流,直到把小血管完全堵住,造成脑梗,因此我们常常说“颈动脉狭窄是脑梗的罪魁祸首”。
所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长期吸烟史、长期大量饮酒等是颈动脉狭窄主要危险因素。过去严重颈动脉狭窄者几乎都在60岁以上,但目前颈动脉狭窄越来越年轻化,这与情绪、生活和工作压力等都有密切关系。因此,45岁以上、具有以上两项危险因素者应接受颈动脉筛查。
颈动脉是供应脑的主要动脉血管,轻、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可无临床症状而被忽视,重度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会出现脑缺血的症状,如头晕、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失眠、视物模糊、意识不清楚、面部麻木、伸出舌头不居中、说话不清、听不懂别人说的话。
除此之外,还会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有时也会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异常或运动功能障碍,一般持续几分钟,24小时内恢复。有时也会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一侧肢体感觉障碍、偏瘫、无法正常说话、脑神经损伤,严重时昏迷。当然,也有少部分患医院就诊,检查后发现是颈动脉狭窄造成的。
颈动脉狭窄筛查的方法比较简便,使用颈部B超检查可发现绝大部分狭窄患者,并可判定其狭窄程度,是一种非创伤性且费用不高的检查。狭窄严重的患者通过颈部听诊就可发现。进一步的检查可以进行CT血管造影、核磁共振检查,或直接进行血管造影,以便明确狭窄的程度、范围,还可以对斑块的性质进行判别,早期发现不稳定的斑块,及时处理,预防更严重的血管事件发生。
得了颈动脉狭窄,如果狭窄程度不严重,可以保守治疗。注意改善日常生活习惯,如严格戒烟,饮食上低盐低胆固醇饮食,控制血糖、血压,坚持功能锻炼。其次是药物治疗:按时或按需使用血管扩张剂、抑制血小板凝集药物。
颈动脉狭窄到70%~80%以上的患者,医生会建议采取腔内或开放手术治疗。腔内治疗是经股动脉穿刺,将球囊导管送至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扩张、重建动脉管腔,结合血管腔内支架的使用,可较好的改善临床症状,手术风险低、恢复快。
开放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血管重建,有动脉旁路手术、动脉内膜剥脱术等。动脉旁路手术也叫血管搭桥手术、血管移植手术,它是用替代血管将闭塞动脉的两端桥接起来,用以恢复远端供血的方法。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术切开颈动脉,将粥样斑块取出,从而恢复供血。
前面讲了这么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呢?
(1)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慢性疾病。生活中要做到戒烟限酒,控制肉类、油脂、盐的摄入量。
(2)定期做颈动脉彩超是筛查颈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最便捷的手段。
(3)及时发现身体异常信号,如突发头晕,一侧面部、肢体无力或麻木,或者短时间内言语困难、眼前发黑等,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及时就医。
·END·
冷静
专业
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