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08日,鸟语花香的花城迎来了第18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之冠脉介入国际论坛暨手术演示会,200余人的会场已座无虚席,这里汇聚着全国各大医院心内科、心外科及放射、心脏超声专业的专家及全国各地的青年学者。
主席团主席团心血管疾病现已成为全球性疾病,我国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现状及未来在哪里?介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是否可行?如何选择药物洗脱支架和生物可吸收支架?处理严重钙化病变、复杂冠脉及分叉病变的手术技巧有哪些?经前臂动脉介入治疗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如何?医课室编辑部现场全程跟踪报道,希望通过此次大会找到答案,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贾国良东莞康华医院副院长兼心血管病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会议开始时,贾国良教授作为主持人介绍论坛内容及专家。
接着,万众期待的冠脉介入国际论坛暨手术演示隆重登场:
林延龄教授:只有介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可行否?
林延龄新加坡全国心脏中心总监林延龄教授指出:SYNTAX评分系统用于评价血运重建情况的评价,至少80%的血运重建可以媲美心脏搭桥,使患者临床受益。要点:找到罪犯病变,多支病变者出现缺血证据才予以血运重建避免FFR,替代使用运动无创检查追求多处病变一个支架解决可择期实现完全血运重建复杂病变包括左主支病变CTOS弥漫性病变糖尿病、长病变糖尿病患者使用药物涂层支架效果与心脏搭桥相当中国尚无数据统计比较搭桥手术和冠脉介入手术的疗效,值得注意和警惕中国的PCI挑战建议和前景:使用国内最好的介入手术VS国外最好的搭桥手术进行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
林教授结合自己经历介入手术的体会做了经验分享,语重心长,对于介入手术需要重视和不断学习,对于现代医疗器械的进步进一步把握治疗的禁忌症,复杂病变的大数据值得国内研究和统计,期待明年的会议可以揭示此项结果。
方唯一教授:IVUS、OCT和FFR介入影像学在介入诊治的应用和选择
OCT评价板块的稳定性有优势,用于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放置支架,可以有效避免手术行药物治疗实现同样的临床预后(纤维帽血栓便于观察,区分血栓性质及内膜溃疡、再通血等病变)对于临界病变的患者,对于以下情况IVUS优于OCT:贴壁不良、组织脱垂、内膜撕裂支架边缘夹层、支架内血栓、支架膨胀不全、支架植入以后随访OCT优于IVUS、支架早期内膜、FFR血流储备分数,评价冠脉远端血流储备情况,用于临界病变(40-46%狭窄的)的评价较好,评估是否需要放置支架,近来除了导丝下测定,美国的研究显示CT技术可以一样实现重建,造影同样可以使用,而不是ffr导丝。
IVUS用于评价整体斑块的负荷方面有优势
总结:临床上临界病变是否需要植入支架,首先从功能上评估有无缺血,使用FFR评估,观察内膜使用OCT及IVUS,而前者更便于观察内膜形态。
Wen-pinhuang教授:TheapplicationofOCT(opticcoherencetomography)intheBRS(bio-erasortablestent)era.
Wen-pinhuang(*文彬)振兴医疗财团法人振兴医院心脏血管内科对于分叉病变,单独的Angiography是评估不足的
对于分叉病变常规使用OCT的益处,利于评估病变性质、分叉角度,冠脉造影的金标准是OCT,指引复杂病变,预测术中和术后可能的并发症,便与新型支架协同使用。可改变50%的临床患者治疗策略,减少射线负担。更好地实现BVS。
病例:68岁女性,因胸闷1年,加重15天入院,手术目的测量前降支和回旋支的血流情况。
专家意见:前降支钙化较严重,建议行IVUS,不治疗的话先行FFR测量病变是否导致缺血功能,使用超声协助判断钙化范围和深度,判断是否需要旋磨。
以下为手术直播,画面切换至导管室:
钱菊英手术演示:IVUS或FFR在串联,弥漫长病变应用
术者:钱菊英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助手:陈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陈良龙教授演示:分叉病变
陈良龙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主任专家讨论:林教授:做个好的介入医生关键三点,三知,知道病人,知道病变,知道自己。手术演示注意准备病史、病例、心电图机彩超资料。这个病人前降支病变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回旋支病变一样需要处理,技术上及功能上而言,先处理前降支,解决大范围的缺血,有利于患者预后,再处理哪怕是犯罪病变的回旋支。
霍勇教授:STEMI项目:从数据看问题
中华医学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
一个导管室介入治疗水平取决于STEMI治疗情况,不在于掌握多少门技术,而是如何形成治疗体系,把最好的技术用在改用的疾病上。美国SCC年会结论:静脉美托洛尔使用无优势、STEMI病人血管开通后延迟放置支架无优势,我国的STEMI项目目前已经进入II期阶段,建立不同层面的STEMI区域救治网络和院内绿色通道建设、缩短救治时间、加强医师培训和公众教育。天津市在此项目上进展较好,获得*府支持。我国的数据显示55.4%的病人自主就诊,而医疗急救系统(EMS)转运比例较少,注意加强公众教育,STEMI患者症状发作应主动寻求EMS帮助而不是自主开车、公交等就诊。
我国现状总结:院前急救系统利用率低,需要加强公众教育;院前心电图传输比例低,推动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D2B时间较I期无明显改善,应该继续优化院内绿色通道
乔树宾教授: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
乔树宾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左主干病变药物死亡率高常并心源性休克,死亡率极高,介入治疗风险较大,应该注意认真阅读造影片、注意心功能、合并症、术前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充分的器械准备和入经选择。术前进行syntanx积分评估,IVUS评价有利于策略的选择和提高手术疗效。
开口处病变需要行FFR检查,协助判断是否需要治疗,开口处无病变,病变长度小于5mm的可以选择单支架。术后注意随访观察和评估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吕树铮:复杂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策略?
吕树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医师,心内科主任研究现状:分叉病变是指冠状动脉狭窄毗邻和/或累及重要分支血管开口。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极具挑战性且仍存争议,分叉病变的分类、治疗策略命名繁复,而且缺乏统一描述治疗策略手段。
既往观点认为:直径小于2.5mm的理论上可以不保护,但是吕树铮教授认为不管边支开口如何,予以导丝保护,避免血管损失,他始终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因为临床出现过对角支闭合后导致室颤,患者心衰并发生死亡。尽管导丝放不进的小血管也要保护,教授以幽默诙谐的讲课方式阐明治病救人的大道理,教授同时指出双抗治疗不低于12个月,口服用药时间注意结合具体术中所见及病变血管的具体情况。同时青年医师注意不要盲目追求引进国外的治疗理论而是要结合实际,切实评估可行性以后在实践。不要生搬硬套指南,结合病人病变性质和自身经验,保证安全和治疗有效性最重要。
王炎、欧文森:手术演示-病例7:左主干病变
术者王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助理欧文森(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市人民医院)病例:75岁老年女性,因胸痛1月就诊,病变累及到前降支开口,可行IVUS观察病变是否需要处理,若稳定予以处理,避免不良预后,但是结合患者年龄本身,75高龄且生活中无特殊高体能活动需求,76%的狭窄程度如果予以干预和处理,需要评估利弊。
于波教授:OCT在冠脉介入应用
于波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兼心内主任病例:64岁男性,心电图显示下壁心肌梗死,造影右冠急性闭塞,前降支80%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疾病,可累及周身血管,因此并非所有斑块存在之处均行支架植入,注意权衡血栓风险。支架越长,血栓风险越高。急性心梗及时或延迟放置支架,目前的研究结果认为无统计学差异。OCT下见斑块多为稳定性纤维斑块,对角支开口存在钙化。
李光:复杂冠脉
李光广东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病例:66岁男性,因胸痛10余年入院,10年前患者右冠已行支架植入术,规律行双抗治疗,现行左冠治疗:前降支弥漫性长病变,前四叉病变。
专家意见:建议提供心功能评价、室壁运动情况的介绍。右冠旧支架较长,仅剩末端血供,不建议搭桥,可先行旋磨前降支处理钙化病变,减少分支闭塞的风险,血管分支角度近直角,对于旋支和中间支影响较小。
高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医学研究所所长高炜教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2015中国指南解读
此指南结合中国国情,主要针对1型心梗的治疗。此类病人的心功能评估使用Killip分级而不是NYHA分级系统,首次心电图检查是必须的,若结果阴性但症状典型,10-30分钟复查心电图。cTn是首选的最特异敏感的标志物,但症状和心电图可以诊断的话,不用等待血清学的结果,因为每延迟1小时,死亡风险增加。避免长时间等待或多次评估,尽量缩短发病至FMC(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在医疗保护下到医院就诊。甚至可以越过急诊室和CCU直接送入心导管行PCI。医院无设备或医院转诊时间有限者,可行医生转诊。指南优先推荐经桡动脉入路,并发症少,远期效果优于股动脉。
对于非梗死相关血管的处理,建议结合临床数据和病变严重程度和复杂程度、对比剂肾病综合判断,不建议常规使用。对于溶栓治疗而言,院前优于院后,但是急救车的溶栓治疗可行性和安全性尚待评估,溶栓后不论是否实现再通,应该尽早予以PCI。出院前行冠脉造影、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优于药物治疗。STEMI2015年的更新指南已于中华医学会杂志见刊。
吴永健(阜外医院)罗建方(广东省人民医院):TAVI影像演示
图1图2病例:56岁男性,胸痛6月加重2周入院,心电图示前壁缺血,考虑既往已行桡动脉入路治疗心肌梗死,此次手术选择股动脉入路。术中见髂动脉闭塞(图1),建议先处理冠脉再处理髂动脉,回旋支由于存在侧支桥和前降支的血供补充,可以仅处理前降支。患者若出现症状可二次处理回旋支,分次实现完全血供。(内容记录真实,但是由于术者没有介绍自己,不知道是否名字对应是否正确,结合讲课顺序和讲课内容应该没错)
傅向华教授:中国经前臂动脉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分析
傅向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我国的PCI数量增长迅速,其中桡动脉入路占重要部分,高达88.41%,且已经用于高危复杂病变,而国外比例不足50%,我国TRI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介入手术原则是保证最小的损伤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不适合桡动脉路径或者此路失败的常见原因有:桡动脉穿刺失败、桡动脉畸形、反复局部损伤、雷诺氏现象、透析患者、备用CABG桥血管。桡动脉失败者可改行尺动脉,后者解剖位置较深,术后应尤其注意压迫止血。6F导管是TRI经常选用的指引导管,但是处理复杂病变时候常需选择7F导管,限制了临床医师对于桡动脉入路的选择。由于血管直径是弹性参数,麻醉诱导后可予以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剂实现TRI治疗。
我国的病例数多但是临床研究的资料较少,技术经验多但缺乏国际分享的水平,建议开展大规模的多中心研究对临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与分享,提高经前壁动脉应用7F指引导管处理复杂冠脉病变的能力和水平。
香港大学的DuncanHO:生物可吸收模架临床应用进展
何鸿光医生香港大学金属DES影响以后的搭桥手术,且动脉壁是弹性组织,金属支架契合度较差。生物可吸收支架使用前需要使用球囊充分扩张血管以后放置ACE支架,后扩(4.0球囊)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率,同时推荐5P方案,即术后予以双抗治疗。钱菊英教授透露国内的可溶性支架品牌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2017年有望在中国大陆的医院使用。
马长生教授:移动医疗:梦想和现实
互联网已经是最方便的信息获取途径,即使在农村网络普及率已经高达80%,如今随着人口增加,医疗需求增加,无线网络技术不断普及,极大便捷就医、节省医疗资源,利于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当下,可穿戴设备促进心血管疾病管理模式的改变,例如苹果的心电图监测和谷歌的隐形眼镜监测血糖,机器人提供精准可靠的颈动脉远程超声检查,远程心脏超声专家会诊,谷歌眼镜用于手术直播和学习等等,便于观摩者学习手术,拥有和术者一样的手术视野。
其他移动互联网医疗有HealthKit、APP计步、WELLDOC糖尿病管家系统、Simcard试验、Mayoclinic等,督促群众关注运动,使用短信干预人群戒烟,往往宣传力度更大,影响力更大,同时可用于人群体重管理及远程血压监测。
全球互联网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方向是整体化、智能化、社会化、标准化和良好交互性。
可以简化医生的工作,医生需要适应变化,高能化自己的职业。
余卓文教授:TAVI怎样处理难治性心衰
余卓文世界心力衰竭协会主席结节样病变和非对称钙化病变增大瓣周漏风险,TAVI后中到重度瓣周漏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怎样避免和处理?选择合适的瓣膜、重放置和回收的性能、术前避免瓣膜过小、考虑使用球囊扩张,若瓣膜过高,重新植入瓣膜或者过低则向上牵引。
二叶主动脉瓣人群发病率2%,需要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约20%,主要风险因素是开口不对称、重度钙化、主动脉扩张,术中注意避免瓣膜位置放置错误、瓣膜不对称开放、压差高、瓣周漏等并发症。影响预后的主要是血管并发症,术前行增强CTA及专用软件评估,减少鞘管大小。患者一样存在栓塞风险不排除二次开胸手术可能。
李浪:IVUS应用
病例:71岁男性患者,因胸痛6月余,加重2周入院。主要为前壁病变,右冠重度狭窄,回旋支开口处70-80%狭窄,左前降支病变严重。近端支架选择3.0*28mm规格,后扩后复查IVUS显示支架贴壁良好。
唐熠达:血栓高危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
唐熠达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科研处处长血小板高反应性是术后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但研究显示,支架术前、后予以血小板功能检测来调整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方案,并没有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比率,不支持常规行血小板功能监测。VASP、血栓弹力图或许是可行的用于监测血小板功能的手段。阜外医院行前瞻性干预研究,纳入1050名血栓高危患者,随机分为标准双抗组、氯吡格雷加倍组和加用西洛他唑组,就出血事件、TEG、MACCE随访12个月。结果:三组的CYP2C19基因无组间差异,血小板功能监测对部分高危血栓患者的治疗决策有帮助,氯吡格雷加倍或加用西洛他唑可以降低血小板活性同时不增加出血风险。
我们的展位:3号楼2楼蓝厅H16-17,现场有精美礼物派送,千万不要错过!医课室直播论坛一览表会议地点示意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