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急症定义更新,血压阈值不再是“*金标准”!
此前,临床上常将特定的血压阈值作为高血压急症的重要诊断指标,但在《年欧洲心脏病学会高血压指南》中指出,采用血压的突然、快速升高及所导致的调节机制失常来定义高血压急症,比使用特定的血压阈值进行定义更加准确。因此在最新的《规范》中重新定义:高血压急症是一组以急性血压升高,伴有靶器官损伤、或原有功能受损进行性加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规范》中同时指出,在高血压脑病、恶性高血压、高血压血栓性微血管病的诊断中,与血压幅度相比,更重视升高速度和调节机制失常。此外,《规范》中强调:若收缩压(SBP)≥mmHg(1mmHg=0.kPa)和(或)舒张压(DBP)≥mmHg,则无论有无症状都应视为高血压急症[4];而对于某些患者既往血压增高已造成相应靶器官损伤,未接受系统的降压/器官保护治疗,或降压治疗不充分,就诊时血压虽未显著升高,但检查明确提示已经并发急性肺水肿、主动脉夹层、心肌梗死或急性脑卒中者,也应被视为高血压急症[3-5]。不仅如此,《规范》还审视了高血压急症相关术语的规范性,指出目前高血压急症仅指需要立即治疗的情况,不建议使用“高血压亚急症”和“高血压危象”的表述。图1.高血压急症诊治思维导图值得一提的是,在最新的《规范》中还引入了思维导图方式,从相关概念、流行病学特点、病理生理改变、靶器官损伤情况、降压原则五大临床问题出发,旨在结合人体思维特点,模拟临床医师的临床诊疗思维习惯,从一个疾病散发至相关知识,使内容能够针对临床诊疗中的问题展开,具有更强的实用性,以系统性诊治高血压急症。对于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高血压急症的降压原则有哪些更新呢?这就为大家一一陈列。8大降压原则,你必须了解!
首先是高血压急症早期降压原则,《规范》仍与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修订版)保持一致,推荐三阶段的降压方案[4]:(1)初始阶段(1h内)血压控制的目标为平均动脉压(MAP)的降低幅度不超过治疗前水平的25%;
(2)在随后的2-6h内将血压降至较安全水平,一般为/mmHg左右,但需根据不同疾病的降压目标和降压速度进行后续的血压管理;(3)当病情稳定后,24-48h血压逐渐降至正常水平。在高血压急症相关疾病的降压原则中,《规范》做出以下推荐:1.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患者,血压应控制在/mmHg;不溶栓患者降压应谨慎,当SBPmmHg或DBPmmHg,可以控制性降压,1h内MAP下降15%,但SBP不低于mmHg;推荐降压药物:优选拉贝洛尔、尼卡地平,次选硝普钠;2.对于脑出血患者血压升高时,在没有明显禁忌证的情况下,应将SBP维持在mmHg-mmHg;推荐药物:拉贝洛尔、尼卡地平、乌拉地尔,可联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3.对于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动脉瘤手术之前控制血压是主要治疗之一,降低血压减少出血加重风险,但要避免血压过低影响脑灌注。一般建议血压维持在基础血压以上20%。动脉瘤手术后SBP可以维持在mmHg-mmHg。推荐药物:尼卡地平、尼莫地平,将血压维持在基础水平20%以上;4.高血压脑病血压急剧升高时,建议第1小时将MAP降低20%~25%,初步降压目标~/mmHg-mmHg;降压药物推荐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硝普钠,可联合使用脱水降颅压药物甘露醇、利尿剂等;5.主动脉夹层治疗的关键是快速降低血压和控制心率,原则上在不影响重要脏器灌注的情况下快速把血压和心率降至尽可能低的水平目标,SBP至少mmHg,心率(HR)50次/min-60次/min。推荐优先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并联合硝普钠、尼卡地平、乌拉地尔等药物把血压和心率控制到目标水平[3-4];6.对重度先兆子痫或子痫患者,推荐静脉应用硫酸镁,并确定终止妊娠的时机。推荐静脉应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mmHg,推荐药物:尼卡地平、拉贝洛尔、肼屈嗪、硫酸镁、乌拉地尔;7.恶性高血压可同时存在急性肾衰竭和(或)血栓性微血管病(TMA),其降压速度不宜过快,建议数小时内将MAP降低20%-25%,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渐降至正常[3,5]。推荐药物:拉贝洛尔、尼卡地平、乌拉地尔;8.嗜铬细胞瘤危象术前血压控制在/90mmHg以下,优选α受体阻滞剂如酚妥拉明、乌拉地尔,也可选择尼卡地平、硝普钠。表1.不同病因致高血压急疹降压原则与药物选择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规范》中对于尼卡地平的推荐适应证的增加,是顺应高血压急症的疾病认识和治疗理念的。高血压急症的早期治疗原则是减少血压过高对靶器官的持续损伤,同时避免降压过快导致脏器灌注不足,因此需要选择起效快、可控性强、具有靶器官保护作用的静脉降压药物。早在《ESC高血压急症指南》[3]就已经提出了“以有效靶器官保护作为药物选择的依据”的倡议,且建议恶性高血压合并/不合并急性肾衰、高血压脑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急性主动脉疾病以及子痫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以静脉使用尼卡地平作为一线治疗方案。作为一款问世已久的经典静脉降压药物,尼卡地平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发挥血管舒张作用,注射后1分钟即可达到浓度峰值,2-3分钟达到峰值效应,降压快速平稳。使用尼卡地平后,虽然患者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椎动脉、肾动脉血流速度与治疗前无差异,但血管直径扩大,血流量增加,因为在降压时患者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供不受影响,靶器官功能得到保护[6]。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根据《规范》推荐步骤用好尼卡地平,是改善高血压急症患者预后的重要举措。
TIME互动时间尼卡地平独特结构,更好保护患者靶器医院ICU主任医师尼卡地平独特的侧链结构使其可以特异性扩张缺血区血管对心肌缺血冠脉痉挛以及脑部痉挛的患者均有独特的器官保护作用。尼卡地平只扩张动脉不扩张静脉不影响血容量,尼卡地平是美国AHA从年起到年指南学高血压指南推荐的一线推荐药物。
同时,欧洲高血压指南中高血压急症一线推荐用药,在控制血压的速度和稳定性较其他药物具有相当的优势,因此在高血压急症中是优选的药物。
尼卡地平起效快可控性强,是高血压急症一线治疗推荐郭畅首都医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根据文献尼卡地平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主动脉夹层、子痫和子痫前期以及恶性高血压等疾病方面都是一线推荐。所有的高血压急症都应该选择起效快,可控性强静脉降压药物。根据不同疾病的机制,选择不同类型的药物。单独或者联合使用,从而最终达目标血压。尼卡地平就在降压速度和稳定性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在治疗除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急性心力衰竭外的其他高血压急症中都有很好的降压效果。
受ISH指南推荐,尼卡地平保护靶器官是更理想推荐医院心胸外科主治医师目前研究已证实:不同人种高血压的发病率以及高血压相关不良事件风险存在差异,因此全球不同指南对高血压的急症的管理国情、角度不同,考量也有所差异。立足全球且以实用性著称的ISH指南强化了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HMOD)评估的应用,更加重视了药物的靶器官保护作用。指南建议对于低危或中危患者应根据发现的HMOD重新评估心血管风险,并用于管理血压。另外,指南还建议基于药物特征对靶器官的特定影响优化降压药物选择。因此,ISH指南推荐尼卡地平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并将硝普钠和乌拉地尔作为替代药物推荐。临床经验分享点击即可观看视频王汝涛中国人民解放*空*医院
CCU副主任医师
安全快速*副作用少,尼卡地平更适合临床使用。
尼卡地平注射液作为一种二氢吡啶类CCB,可通过抑制钙离子的流动、舒张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能够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冠脉和脑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使血压下降,其降压效果相对平稳,且*副作用相对较小,更适合临床使用。
医院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尼卡地平改善患者脑灌注,是指南推荐静脉降压药。
高血压急症是导致高血压脑病预后不佳的重要危险因素,根据目前国内外众多指南推荐,尼卡地平是高血压急症及高血压脑病静脉注射药物一线药物,尼卡地平起效快、2-3分钟达峰且降压平稳,优势显著。
周伟君上海交通大医院
急诊科主任医师
尼卡地平保护靶器官,是有合并症患者一线推荐。尼卡地平静脉降压疗效稳定,保护靶器官,且不会影响心功能。对老年合并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值得推荐。且尼卡地平在安全性、疗效等方面优于其他降压药,对急诊医生而言是临床一线推荐药物。参考文献:
[1]陈伟伟,高润霖,胡胜寿,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32(6):-.[2]MarikPE,VaronJ.Hypertensivecrises[J].Chest,,(6):-.[3]vandenBornBH,LipGYH,Brguljan-HitijJ,etal.ESCCouncilonhypertensionpositiondocumentonthemanagementofhypertensiveemergencies[J].EurHeartJCardiovascPharmacother,,5(1):37-46.[4]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高血压联盟,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中国急诊高血压诊专家共识(修订版)[J].中国急救医学,,38(1):1-13.[5]UngerT,BorghiC,CharcharF,etal.internationalsocietyofhypertensionglobalhypertensionpracticeguidelines[J].Hypertension,,75(6):4-.[6]ShojiSuzuki,SadanoriOhtsuka,KimitoIshikawa,etal.EffectsofNicardipineonCoronary,VertebralandRenalArterialFlowsinPatientsWithEssentialHypertension.HypertensRes,,26(3):-.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