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青芳
上海交通大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学士学位,年和年分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神经外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是我国获得神经外科博士学位的第二位女性。
熟练掌握翼点、眶颧、枕下乙状窦后、后正中以及远外侧入路等高难度的手术入路技巧和要点并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的手术,尤其擅长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是中国垂体瘤协助组专家委员、上海市垂体腺瘤研究中医院垂体-肾上腺疾病专病组骨干力量。先后于德国菲利普大学临床医学院、美国匹兹堡医学中心进修显微神经外科和颅底神经内镜。从事神经外科医教研工作3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年均参加手术例数-例左右,其中参加垂体腺瘤约-例。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周四上午。
来自门诊的
案例
在上海某公关公司工作的陈小姐,23岁,月经不调3年余。医院妇科、内分泌科诊治,症状不见好转,后又发现自己经常莫名其妙分泌出乳汁,再后来,陈小姐的眼睛视力越来越差,看眼科也没有查出什么问题。直到不久前,医院神外外科诊治,经仔细检查,方才发现是患上了垂体瘤。
无独有偶,年近三十的女性小陈,她出现视力下降,起初以为是眼睛出了问题,便去眼科诊治,谁知最后检查出的问题是出在脑部,原来是患上了垂体瘤才导致视力下降。
什么是垂体瘤据上海交通大医院神经外科孙青芳教授介绍,垂体腺瘤(简称垂体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垂体瘤分为催乳素腺瘤(PRL瘤),生长素腺瘤(GH瘤),促肾上腺皮质素腺瘤(ACTH瘤)等。
由于肿瘤位于颅脑深部及内分泌中枢,对周围产生压迫和对内分泌的影响,常给患者的生长、发育、生育功能及生活劳动能力等造成严重损害。据不完全统计,无功能垂体腺瘤,占20-25%。垂体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垂体瘤大部分为良性腺瘤,极少数为癌。通常发生于青壮年时期,多在30岁~60岁之间,女性较多见。一旦确诊垂体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患上垂体瘤有何症状从临床上来说,作为我们人体内各种重要激素的“源头”,脑垂体一旦发生病变,其临床表现就五花八门。在临床上,垂体瘤经常被误作不孕症、月经不调、眼病等,往往被病人忽视。即使是最具特点的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这种明显指向垂体瘤疾病的表现,在普通人群中也很难被认识到。因此,孙青芳教授建议有下列症状之一者要谨防是否患有垂体瘤:
1.女性月经不调、闭经、溢乳、不孕。
2.男性性欲低、阳痿、不长胡须、声音变细、不育。
3.成人表现为手脚粗大、头颅及面容宽大、鼻肥大、唇增厚、毛发增多,并出现睡眠打鼾及睡眠中呼吸暂停等症状。
4.患者会在胸、腹、臀部脂肪堆积,四肢相对瘦小,呈现“向心性肥胖”,脸部呈满月状,体重明显增加,四肢皮下血管显露并出现紫纹。
5.患者出现视物模糊、重影、失明或看不到两边,甚至经常会撞到门上。
6.怕热、多汗、体重下降、心慌等。
微创手术仍是首选据孙青芳教授介绍,目前,对于垂体瘤患者来说,选择微创手术仍是首选治疗方法。
对于微腺瘤患者,以及局灶生长、具有潜在手术治愈可能的大腺瘤患者,手术为一线治疗方案。但是由于垂体瘤隐蔽性强,有些患者甚至在发病10年后才被确诊。
拖得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差,患者到后期可能发生猝死。对于这些患病10年以上的垂体瘤患者,光靠手术难以治愈,术后有条件的应配合药物治疗。
孙青芳教授特别提醒,以前治疗垂体瘤必须做开颅手术,这也是患者最不愿意选择的一种治疗方法,不仅是因为开颅手术创伤大、恢复困难,更主要的是“上手术台容易,下手术台难”。
在开颅手术中容易大出血,术后也常出现并发症,危及生命。后来,手术进一步改进,采用神经内镜或者显微镜下经鼻腔切除肿瘤。现如今,垂体瘤手术越来越微创,尤其神经内镜下通过鼻腔实施微创手术,可以治愈疾病,不仅疗效好,还损伤小、恢复快、花钱也比较少。
本文由中国科普作家雪冰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