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主动脉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整合时代新技术,让高血压重回心血管学科舞
TUhjnbcbe - 2021/1/3 3:18:00

高血压处于整个心血管事件链的前端。如果能在血压开始升高时就进行有效治疗,可以避免后面严重心血管问题的发生。

高血压属于心血管学科范畴,但同时又是一个多学科问题。不少患者是在其他科看病的过程中发现的,比如,外科要手术,因为患者血压太高没有做;患者因为视力问题到眼科去看病,发现是血压升高导致的眼底问题等。因此,高血压不只是在心血管内科量量血压、吃吃药的问题,而需要多方面、多方位、多学科合作,也需要开展整合医学研究和诊治。

在今天这样一个讨论整合医学的时代,高血压有很多理由重新回到心血管学科的舞台中央。未来,高血压指南可能既要在学科内部整合、学科之间整合,更多的是可能要整合很多这个时代的新技术,才有可能真正解决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问题: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而且只会越来越多。我们只能想办法解决这几亿人的血压管理问题,依靠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问题,与老百姓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过去几年中,我们在几个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也进行了各种技术推广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

血压测量很关键

首先需要解决血压测量问题。我们可以把血压测量分成三个方面,一是进行家庭血压监测,二是普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医院血压测量。

血压测量也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产业,尤其是家庭血压测量。每个家庭都应该有一台血压计,每年需要数千万台,算起来比汽车用量还要大。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同样很重要。动态血压监测看起来复杂,实际上更方便,使我们管理高血压更加简单,不再需要选择不同的降压治疗目标。可选择一个统一的、比较强化的治疗目标,比如,白天的血压控制在/85mmHg以下,可以帮助所有的高血压患者解决好降压达标问题。

医院测量血压包括高血压专科医生在看病时测量血压、自助式诊室血压测量,以及非高血压学科的血压测量。比如,有一个患者做了消化道手术,术后需要吃降压药,但手术后第1周不能吃饭,更不能吃药。如果手术成功,但患者得了卒中或者其他病,是很严重的问题。因此,这一段时间里怎么管理好血压非常重要。我们同时也强调诊室的自助式血压测量。我们曾在上海做过一个自助式血压测量的样板,希望未来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高血压门诊自助血压测量,这样既解决血压测量的准确性问题,也可减轻医生的负担。

药物治疗须优先

降压药物治疗已成为一个沉重的社会负担,但仍然需要去做,而且要做得更好。10多年前我刚回国时提出,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该吃长效降压药物,即那些一天一次服用、可以24小时有效控制血压的降压药物。当时有些人觉得不可行:老百姓还没有吃到药,怎么吃长效药?但经过几年的努力,大部分医生都使用长效药物,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用上了长效降压药物。

如果能够进行长效药物的联合治疗,尤其是足剂量的联合治疗,不达标的高血压患者人数将显著减少。在这样的理念支持下,很多企业开始提供足剂量、大剂量的药品。临床医生也开始使用这样的治疗方案。当然,最重要的仍然是需要改变患者的想法。中国老百姓通常认为,不吃药最好,少吃药比多吃药更好。

我个人不太赞成在确诊1级高血压后,还要再进行3个月或者半年生活方式干预的建议。如果高血压的诊断没有问题,这样做实际上可能是有害的。应该尽快把血压降下来,而不是再让患者去尝试非药物治疗,即生活方式的干预。这样的干预如果有效而且可靠的话,就没有必要让患者试3个月或6个月,完全可以一直使用这样的方法。这样的建议并无任何证据,但已在指南中存在了很长时间。

生活方式干预是重要的,但必须是在把血压降下来的基础上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否则可能是有害的。最近我们看到一位20多岁的2级高血压患者,医生要给他治疗,患者说,要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加强锻炼。如此两年后,患者变成了3级高血压,出现了主动脉夹层。虽然这是一个非常典型和极端的例子,但说明了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应该是优先的选择,而不是在生活方式干预无效情况下再使用,那样很可能是有害的。

具体诊治要分型

最近我们提出了高血压分型诊治的理念。有些高血压可能需要特殊治疗。不进行特殊治疗,高血压很难管理,或者不能管理,或者是尽管管理,但没解决问题。

高血压分型诊治不是单纯的继发性高血压诊治问题。几乎所有的高血压都有原因,只不过没看出来,或者是“看见了也不认识”。因此,我们提出要进行分型诊治。先看一看少见但很严重的问题,包括肾血管和肾实质、肾上腺、主动脉等。例如,主动脉的问题看起来简单,我们每年会诊断许多主动脉疾病导致的高血压,这样的患者其实早在出生时就有体现,如果对新生儿的检查稍微仔细一点,应该能够查出来,因为动脉血管杂音很明显,但有的患者竟然到40岁时才发现。主动脉疾病、主动脉缩窄导致的高血压,实际上可能并不是罕见病。虽然少见,但不罕见,在我们高血压的临床工作中时常可以见到。

对所谓原发性高血压的分型诊治,我们认为,首先要抛弃原发和继发的陈旧概念,这个概念阻碍我们去认真地进行病因学分型诊治。比如,一个确定肾血管有问题的高血压患者,未必是肾血管性高血压,这可能只是后果。当然这个后果可能会加快肾脏功能的损伤,加重高血压,让血压更难控制,但其根本原因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是因为长期吸烟和代谢紊乱造成的,同时也导致了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如果告诉患者,放个支架高血压就治愈了,患者很可能不满意,因为放完支架后仍需要使用降压药物,而且还不只一种或两种药物。

在管理高血压患者时也要用好现代技术。临床可以检测大动脉的弹性,也可以检测神经和内分泌功能,甚至可以从代谢的角度判断,是不是因为代谢的原因导致了高血压。不仅可以这样判断,还可以进行更有效的治疗,选择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之所以现在提出高血压分型诊治,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强大的技术能力,例如大数据、云平台的使用。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智慧医学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筛查问题,从而解决可行性问题。从大量的患者中筛查出少量可疑患者,再由医生进行整合判断,包括病因学判断、靶器官评估,进而制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文/上海交通大医院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王继光

阅读更多热文……

??中科院最新研究发现,多吃它可降低患糖尿病风险!

??颠覆常识!*物或许能帮助人类长寿

??人工智能用于医疗,想完美得先跨过这些“坎儿”

??阿司匹林走下“神坛”?两大权威杂志发文“没益处”!病人还要不要吃?所有医生都该看看!

??家长海外疯抢这个,你以为的“安全”可能害了孩子!

??为什么《柳叶刀》的研究告诉我们,只要摄入酒精,就是不安全的?

??韩春雨撤稿论文有了最新调查结果!

??HPV疫苗真的会让卵巢早衰吗?

编辑制作:王建影

整合医学让高血压治疗更合理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整合时代新技术,让高血压重回心血管学科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