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座落于中国千年文化古都长沙。这所具有百年悠久历史的老院,素以治学严谨、医术精湛,人才辈出而著称,与协和医科共享“南湘雅,北协和”之美誉,造就培养了汤飞凡、张孝骞、李振翩等一大批我国知名医学泰斗。前进中的湘雅人高瞻远瞩,抓住机遇,在*建华教授的领导下,成功组建血管外科,并不断将其发展壮大。
血管外科在国内外的医学发展史中都是外科领域内发展较晚的专业,我国血管外科作为独立学科发展的历史更短。随着国际上对血管外科的病理生理、诊断、基本技术和设备条件等取得突破性成就,近年来我国血管外科诊疗技术取得飞速发展,诊治水平日新月异。*建华教授说,“这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起步慢了就会被远远地甩在后面,抓住机遇就能迅速与国内外先进水平齐头并进,如何迅速发展我院血管外科,跟上血管外科发展的步伐,成为湘雅血管外科人的使命。”
十年前,医院在科室领导的重视下,选派*建华教授、刘光强副教授成立血管组,专门负责血管疾病的治疗。当时,血管外科的发展举步维艰,但他们没有放弃,没有自怨自艾,而是想方设法积极寻求突破。在无前例,无技术,无设备的情况下,他们采用“走出去,拿回来”的战略,积极与介入、CT等相关科室联合,一步步将血管外科建立起来。目前,医院血管外科已经建立了系统的血管外科诊治架构,能够完成从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大血管疾病治疗到动脉硬化闭塞症、主髂动脉闭塞症等下肢血管疾病,再到人工动静脉内漏形成等小血管疾病的一整套血管疾病的治疗。
高瞻远瞩筹建湘雅血管外科
*教授在专攻血管外科之前,就预感到年轻的血管外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不远的将来,必然会出现快速跳跃式的发展。如果不能尽早筹划,将会错失机遇,那么医院乃至湖南省的血管外科就会被远远地甩在后面。*教授带着建立和发展湖南省血管外科的使命,踏上开展医院血管外科的艰难历程。
多年的外科临床实践为今后血管外科的历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授在专攻血管外科之前,已在普外科工作了18年,是普外科小有名气的医生。血管外科筹备之初,医院所有血管疾病的治疗基本都没有开展,大多数手术都是闻而未见,甚至闻所未闻。在这种情况下,*建华教授一方面积极学习,亲历亲为;一方面大胆实践,凭借在普外科练就的一身本领,融会贯通,逐渐填补了一项项疾病诊治空白。在静脉疾病方面,率先在省内开展了下肢静脉曲张的腔内激光治疗和射频治疗,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前来治疗。
年,已经升为医院正教授的*建华博士还亲自到我国血管外科的发祥地——医院进修学习,师从王玉琦教授、符伟国教授,谦虚谨慎,从管病人、写病历、换药等基本工作做起,并细心观察,留意诊治的重点难点;注重细节,甚至将各种仪器的参数,软件的使用方法都一一记录下来。这种谦虚好学源于*教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既不能因以前未做过而停步不前,也不允许自己因经验不足而发生重大失误。”
学成归来,*教授积极引进各项技术,大胆实践。*建华教授曾经在介入手术中遇到术中胸主动脉破裂,病人迅速出现休克的状态,这种情况在全国并未见过报道。在生死变化的紧急关头,*教授胆大心细,果断操作,立即用穿刺鞘堵住破口,同时马上置入一带膜支架,最终化险为夷,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就这样,一种种疾病诊治被建立起来,一类类手术开展了,一项项空白填补了,一直到建立起了血管外科的基本架构。
一个科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目前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其中的艰辛恐怕也只有当事人才能深切感知,我们再用多少语言描述也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精心筹划推动血管外科更上一层楼
年,血管外科独立成科,扩展为具有40张床位的病房,吸收了一批具有留学背景的年轻外科医生,组建起阶梯性的专业团队。此时的血管外科信心饱满、干劲十足,全身上下都散发着活力。现在血管外科年门诊量达多人次,年手术多台次。
年,湘雅血管外科开展了湖南省首例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转流加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现在腔内血管外科已成为该科的一项常规治疗手段,除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外,还开展了颈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各种动-动静脉瘘的腔内血管支架治疗。除血管腔内治疗等微创手术外,医院还普遍开展了各种常规血管手术。这包括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各种动脉闭塞症的血管搭桥术,动脉瘤切除、动静脉瘘切除血管重建术,各种血管损伤的抢救血管重建术等。值得注意的是,巨大复杂性血管瘤的切除,特殊部位复杂的体表血管病的注射硬化剂治疗成为血管外科的另一特色,有来自全省各地和周边省市大量患者接受注射治疗而获益。
*教授认为只有组建高素质的团队,才能确保血管外科的长久发展。因此,他积极培养血管外科医生,并在招收医生时侧重医生的素质,年轻医生均为博士学位和留学背景,同时还注意医生的年龄阶梯状搭配。现在湘雅血管外科技术力量雄厚,由著名的外科前辈韩明教授、吕新生教授、汤恢焕教授任顾问,*建华教授主持日常工作,刘光强副教授协助全面开展工作。血管外科有教授2名、副教授1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4名、研究生4名。另外,血管外科中心聚集了血管外科、胸心外、心内科、放射科介入科、B超室、手术室、麻醉科、普外科等方面精英,成立了湘雅血管外科中心,为各种疑难杂症排忧解难。
与此同时,*教授还注重打造专业的护理队伍。作为全院第二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示范病房,血管外科全体护理人员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活动的开展拉近了护士与病人之间的距离,让关系更加密切,更加亲近,让护士的角色更加深入到每个病人的心中。我们深知护理工作不是单一的打针发药,还有更多的看不到的工作需要用爱心,用关心,用耐心去完成……
精湛技术重建患者的生命通道
*建华教授还不断挑战血管外科的难点,将注意力集中在复杂胸主动脉疾病和复杂性腹主动脉瘤的治疗进展上,将烟囱技术和杂交技术结合应用于大血管的治疗方面,多次成功治疗复杂性大血管疾病,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益阳市56岁的邹先生,发现胸主动脉夹层并降主动脉瘤2年。于年12月和年3月两次接受了介入下血管造影,发现主动脉破裂成两个腔,而真腔已经完全闭塞,无法将支架置入来封堵动脉破口。患病两年来,患者的动脉瘤不断扩大,由px直径增大到了px。动脉瘤就像一颗埋在患者身体里的定时炸弹,距离破裂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患者及家属非常焦急。
*建华教授仔细分析了病人的病变情况,发现患者降主动脉起始部为巨大的动脉瘤,这是最大的危险。必须采用支架隔绝,而患者内脏血管分支均开口于假腔,支架术后必须保持假腔的通畅。最棘手的是患者真腔已无法进入,*教授果断提出直接将支架从主动脉真腔延伸到假腔,这样既保证了内脏的血供,又加固了降主动脉壁,隔绝了动脉瘤。唯一的不良后果是可能导致患者脊髓缺血而截瘫。
这种超常规的手术方案既往从未有人实施,如果万一患者发生瘫痪怎么办?*教授将患者的病历资料与国内顶级专家反复研究讨论,一致认为只有这种超常规的方法可以尝试,否则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患者动脉瘤破裂。在反复与家属沟通并取得家属的充分理解和同意,并到公证处公证以后,*建华教授、王宪伟医师、欧阳洋医师通过股动脉将长度px、直径42mm的覆膜支架直接从左颈总动脉开口后缘慢释放至降主动脉。造影显示,动脉瘤被完全隔绝了!患者麻醉苏醒后,四肢活动自如,手术者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第三天就能自行下床,行走自如,术后第六天患者就康复出院了。他逢人就说是医院血管外科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教授提出的这种超常规的手术方法目前在国内尚无类似报道。
原文摘录自《医心评论》血管外科专刊第二期,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