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主动脉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病例分享医院血管外科
TUhjnbcbe - 2020/12/29 18:24:00
祛白酊         http://m.39.net/pf/a_4618880.html

近日,在医院血管外科成立2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开展之际,医院血管外科刘勇主任及其团队,应用Castor?分支型支架完成一例治疗胸主动脉夹层手术网络直播并获得圆满成功。直播累计观看人数接近人。

病例介绍

患者男,70岁。主因“突发背部剧烈疼痛7小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超过4年。行主动脉CTA检查为DeBakey主动脉III型夹层。

病例分析

术前造影

造影显示主动脉夹层破口距离LSA较近,如果使用一般直管型支架,LSA远端健康锚定区不足,极易引起I型内漏。为达到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和避免风险,只能选择覆盖LSA,或通过“烟囱”、“开窗”等技术重建LSA。

手术方案

根据相关测量值以及手术难点,决定选用规格为C-的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定位于Zone2区,可以将健康锚定区向前拓展的同时,一体化分支重建LSA,避免由于锚定区不足而引起I型内漏。此外,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近端采用三重小波段结构,紧贴血管壁,确保密封性,进一步防止I型内漏的发生。

手术步骤

1、左侧肱动脉穿刺,建立分支导丝通道;

2、将超硬导丝从右侧股动脉处导入至升主动脉,将分支导丝送入分支导丝通道;

3、沿超硬导丝导入Castor?分支型支架输送系统至锥形头位于降主直段与弓部交界处;

4、判断导丝是否缠绕,调整至右前斜位置进一步判断,旋转解除缠绕;

5、调整至左前斜位置弓部展开最佳角度位置;

6、支架上推到弓部,确认软鞘上的“8”显影点位于小弯侧,形状为“

”形;

7、释放软鞘;

8、分支支架进入LSA,分支支架定位环前缘紧贴LSA开口近端,前后2个“o”显影点接近;

9、撤去外管,释放主体支架及分支支架;

10、撤出输送系统;

11、造影显示支架贴壁良好,手术圆满成功。

专家介绍

刘勇

血管外科主任、普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四川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四川省卫生厅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泸州市第十二批拔尖人才;泸州市青年创新带头人;泸州市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中华医学会创伤与药物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微循环学术委员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委员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下肢动脉学组委员;医院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促进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血管外科联盟中国分部委员国际血管外科联盟中国分部腹主动脉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静脉联盟委员国际静脉联盟中国静脉学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术委员会下肢静脉学组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专家委员会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学组委员;血管及腔内血管外科并发症专业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外科学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介入医学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学专委会委员;四川省移植免疫学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四川省脑卒中防治专委会专家;《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编委;《中华灾害救援医学杂志》编委;《西南医科大学学报》编委。

从事血管外科20余年,擅长:胸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及周围动脉瘤,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颈动脉狭窄,动脉炎,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布加综合征,糖尿病足等疾病的手术及腔内介入微创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静脉压迫综合症、血栓形成后遗症,静脉曲张,各种血管损伤及畸形和侵犯血管血管的腹膜后肿瘤的切除等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治。各种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与维护,输液港的植入等。多项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处于西部地区前列如:激光原位覆膜支架开窗、烟囱技术和杂交技术治疗复杂主动脉夹层,斑块旋切技术和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治疗复杂内脏动脉瘤,烟囱和开窗技术治疗复杂腹主动脉瘤,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脑卒中,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术和吸栓术,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肢体缺血等等,举办国际、国家及省市级学术会议和培训班促进了西南地区地区血管外科的发展,医院开展各种血管外科疾病诊疗工作(医院涵盖成都、重庆、自贡、泸州、内江、宜宾、雅安、绵阳、西藏、遵义等地区30医院),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泸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获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在内国家省市厅的各级科研课题20余项,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20篇,参编专(译)著5部。

科室介绍

医院血管外科成立于年,是西部地区成立最早的独立的血管专科之一,经过20年发展,目前已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集医、教、研于一体的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之一。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四川省周围血管外科介入培训中心和血液透析通路建立与维护中心,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川南地区诊治中心,全国"青年文明号"授予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重点学科。血管外科每周一至周五上午为专家门诊,年门诊量超过人次。现有固定病床数40张,加床4张,年总出入院人数超过人次,手术例数突破人次。血管外科诊治各类常见和疑难的血管疾病,开展手术的种类、难度和规模在西部地区均处于领先地位。尤其年以来,血管外科大力开展新兴的微创腔内血管外科技术,并积极的在全省范围推广,目前已经成为省内最大的腔内血管外科诊疗中心和培训中心之一。

建科20年来共培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50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四川省科委、省卫计委、省教委、泸州市科委和西南医科大学等等各类科研项目、科研计划逾50余项,发表文章近篇,并先后获得科技部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二等、三等奖,四川省医学科技二等奖,泸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诸多奖项。目前科室有博士6名及硕士2名,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成立以来已应用多项先进的诊治手段如:复杂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外周动脉瘤的腔内介入和外科手术,拥有下肢静脉激光闭合仪和旋切装置、周围血管无创检查仪、各种取栓导管、人工血管、支架及滤器等仪器设备,并成功开展多项新技术治疗血管疾病,特色医疗技术有传统手术及介入治疗各类血管疾病等等。

何延*

血管外科首任主任、科室创始人,医学博士,

教授,主任医师

施森

科室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孙晓磊

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宏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何虎强

在读博士,主治医师

张雷

住院医师,博士在读

王伟明

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

胥雄飞

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

罗未聃

住院医师,在读博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病例分享医院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