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脑梗塞等是常人所熟悉的要命心脑血管疾病,而急性主动脉夹层比之更为凶险,却很少人了解,它就像一颗埋藏在身体内的定时炸弹,随时会引爆。
近日,南海区一患者由于夜间突发剧烈胸腹撕裂痛,医院医院(以下简称为省医医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需紧急外科手术治疗。
医院(以下简称为省医)心外科主任医师范小平主刀,与省医医院心外科的张洪宇、柯英杰医生以及麻醉、体外循环、护理团队密切配合下,顺利完成了该手术。
术后患者在省医医院CSICU曾嵘主任率领的医护团队悉心监护及治疗下,不到72小时即成功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5天转回普通病房,普通病房观察6天即出院。据悉,该患者是南海区第一例因急性主动脉夹层接受心血管外科手术的病例,目前在佛山医院屈指可数。
43岁唐叔主动脉夹层命悬一线
43岁的唐叔是一名热爱工作的人民警察,常年高强度的紧张工作和不稳定的作息,导致他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高血压,距今已有十几年高血压病史。一直以来,由于工作繁忙,唐叔忽视疾病的严重性,没有按时服药、没有定期检查,更忽视了有效的运动锻炼。
今年4月14日晚,已经入睡的唐叔突觉呼吸困难,“感觉喉咙像被*死死掐住了一样,无法呼吸。”唐叔说,“这种感觉延续了两秒又炸开一般地消失,以为自己中风了,醒来后发现自己还能活动。随即腹部、胸部出现撕裂般地疼痛,并且疼痛在不断地转移。”
次日,强忍疼痛的唐叔匆匆赶往省医医院就诊。经迅速的检查及紧急会诊后,省医医院心内科郭志强主任、心外科曾嵘主任及范小平主任一致诊断唐叔为急性复杂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夹层逆撕,累及主动脉弓部,需要紧急外科手术治疗。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类起病急,易漏诊、误诊,病情变化复杂多样的疾病。范小平主任说,“这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一旦发作,致死率极高。如果诊断治疗不及时或者病人及家属没有意识到危险性拖延病情,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致死率极高,48小时内死亡率达50%。用‘命悬一线’来描述它的凶险绝不夸张。”唐叔这才意识到病情的凶险程度,既担忧又后悔,后悔没有按时服药控制血压,没有经常锻炼。
范小平主任在心脏外科领域已有二十八年的临床经验,而专职从事主动脉外科手术,则达十二年,经其操刀的主动脉外科手术将近有例。只有极好的医院,才能顺利安全地开展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他表示,作为中国心脏外科领域排名第三的省医心研所,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的成功率达90%-95%以上。拥有强大的省医心研所作为强力后盾的省医医院的心外科,目前在佛山地区已是排名前列,具备开展主动脉外科手术的能力。
省医派驻南院心外科的曾嵘主任快速地为唐叔制定了最佳的救治方案,指出必须争分夺秒在夹层破裂之前行外科手术治疗才有生存的希望,并指示在外科手术前必须稳定病人情绪、稳定降压、控制心率,防止夹层进一步发展,为手术治疗争取时间。完善术前检验、检查、配血、预约血小板、准备术中植入材料、联系手术人员等等,一切工作都在紧张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曾嵘主任说,“那晚,值班医生一直守在电脑、电话前等待检查结果,枕戈待旦,丝毫没有放松……”
16日中午,唐叔被安全接入手术室,由范小平主任主刀,进行了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象鼻支架植入手术。范小平主任介绍说“主动脉夹层的患者,病情凶险,手术难度大。手术需要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进行。因夹层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长时间的深低温停循环对凝血系统更是雪上加霜,术后容易出现出血不止的情况。最担心的问题是血小板供应不足。同时,停循环时间长对患者重要器官的供血供氧则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范小平主任改良手术方式,在中低温停循环下行主动脉弓部岛状替换、主动脉根部包裹技术,减少了深低温对凝血系统的损害,解决术后主动脉根部出血的问题,又大大缩短了停循环时间,保证了重要器官的氧供、血供。但是,这要求术者操作要极其熟练、速度要快之又快。
在麻醉医师、体外循环和护理团队近10名医护人员的全力配合下,16号晚上八时许,手术顺利地完成,患者安全转入心血管重症监护室。唐叔醒来,他说,“一睁眼,就看到了天花板上的灯,也认出了医生。”活着的感觉真好!
术后悉心监护唐叔快速康复出院
如何保证手术成果?“术后监护非常重要!”曾嵘主任说“夹层通常在术前就累及多个脏器供血不足,所以主动脉外科手术术后最常见为神经系统并发症、重要器官脏器功能不全,涉及冠脉病变的患者由于手术时间过长,心功能保护不好等,术后容易出现低心排综合征。”
“术后早期,最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