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主动脉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后疫情时代的公立医院如何从跑马圈地转
TUhjnbcbe - 2024/10/26 17:17:00

医护人员对一名患者进行抢救。新华社发

医生在进行手术。新华社发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对公共卫生体系的一次考验,也是对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一次考验,医院在疫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疫情时代,医院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在扩大规模和提高服务效率中,如何取舍?如何在突发应急事件中能让患者得到最快救治?如何让老百姓以最少的负担享受到最优的医疗服务?值得思考。本期分享一位有着医院管理者的思考和体会。

优质医疗资源匮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是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医院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后疫情时代,医院迎来新一轮扩张,“跑马圈地”现象层出不穷。但是,医院、增加床位,并不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根本之道。

要改变的不是简单地增加床位,而是提高床位使用率。即,以质量和安全为前提,强调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以最短时间、最佳质量、相对节约费用,达到最优疗效,服务更多患者。这就是“效率医疗”。

在“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仍待破解的今天,医院切实地推进“效率医疗”改革,提高每张床位的利用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从而降低其医疗费用,这才医院发展的长久之计。

1.以最短的时间、相对节约的费用,达到最优的疗效

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年度全国三级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的通报》,公布了全国三级医院的绩效考核结果。在这场备受瞩目的“国考”中,全国共有12家医院获得“A++”等级。其中浙江省就有3家医院入围,浙江大医院荣登全国第九、浙江省第一。

复盘这次考核,我们发现,40%的考核指标都与“效率”紧密相关。医院而言,它所指向的,是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它所呼唤的,是更加现代的管理制度。推进“效率医疗”改革,已是当务之急、大势所趋。

什么是“效率医疗”?

“效率医疗”不等于“效益医疗”。“效益医疗”以利益为导向,强调金钱收益;而“效率医疗”以患者为核心,强调质量、安全、数量,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以最短的时间、最佳的质量、相对节约的费用,达到最优的疗效,服务更多患者。

平均住院日,是折射“效率医疗”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对此,医院孜孜以求。因为,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既能使患者减少费用,医院资源成本最小化、综合效益最大化。

20世纪90年代至今,医院在总量减少23%、病床数下降39%的情况下,平均住院日持续降低,近年来已稳定在5.5天左右。但这背后,美国总人口增长了50%,医疗服务高需人群(65岁以上人口)增长了%,人均预期寿命从72.6岁延长为78.7岁。这就是“效率医疗”的功劳。

年,医院平均住院日为9.3天,虽与美国有较大差距,但纵向比较,已从年的峰值16.2天降低6.9天,降幅达42.6%。而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年至年,医院以92.47%的床位数增长(按照84.2%的床位使用率,实际增长率应77.86),容纳了.18%增长率的住院患者。若非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的提升,这种增长是不可能实现的。

为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满意度,年以来,浙江大医院从上至下进行管理改革,不断加快床位周转率,让有限的床位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其中一项创举,就是自年5月起,打破科室利益壁垒,率先在全国建立全院统一的床位协调中心。改革一年后,平均住院日就缩短1.75天,病人等待手术的天数缩短1天,出院人次增加18.75%,手术台次增加19.68%。

近年来,在疑难手术总量和疾病难度系数较高的情况下,医院平均住院日依然持续下降,从年的11.96天下降至年的6.09天,减少了5.87天。当然,这个数字还不够理想。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效率医疗”改革,平均住院日能在两年内下降至5天。

因此,无论是面对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的当下,还是医院走过的道路,一味地扩建新院、增加床位,并不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根本之道。医院切实地推进“效率医疗”改革,提高每张床位的利用率,才能从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真正破解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困境。

2.“效率医疗”的突破口在哪

除了平均住院日,费用消耗指数、床位利用率、床位周转率等指标,都是“效率医疗”的直观反映。这些指标的好坏,与新技术、新项目、信息化、运营管理、医院文化等因素都休戚相关,医院管理、运行效率等综合能力的深度考量,既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推进,也需要强大周密的体系来保障。

那么,“效率医疗”改革到底怎么抓,突破口在哪?

医院管理工作中认识到,创立“患者全程管理中心”,构建“院前-院中-院后”联动机制,最大限度地缩短待住日、待床日、留床日,可以大幅提升医疗效率,并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其中,推动日间服务,尤其是“高难度诊疗”的日间服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抓手。它需要院前的评估到位、检查到位,需要院中的精准医疗、快速康复,也需要院后的随访等服务来支撑。只有各项措施齐头并进、无缝衔接,整个链条才能环环相扣、高效运转起来。

以浙江大医院为例,年医院率先在全国探索日间服务,并于年成立日间手术中心(日间手术指的是在一至二个工作日内安排患者住院、手术、手术后短暂观察、恢复和办理出院,医院过夜)。当时,日间手术在国内的接受度并不高,患者时常发问:如何保障我的安全?为此,医院以质量安全为前提,首创“三准入、三评估、三随访”模式,对日间服务进行全流程严格管理。三准入,即患者准入、医生准入、病种准入;三评估,指术前评估、离复苏室前评估、离院评估;三随访,则是术前随访、术后24小时随访、计划随访。这种情况下,患者的安全得到保障。年,医院共完成2.8万台日间手术,数量占住院总手术量的30%,涵盖种手术,包括支架植入、胆囊疾病、声带息肉、关节手术等,部分病种手术费平均下降30%,受到患者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今年以来,围绕“效率医疗”改革,医院大力推动日间服务,将日间手术、日间化疗、日间放疗、48小时手术推向常态化。这个过程中,部分“点”上出现改变和突破。曾被当作是“大手术”的肺癌根治术,在胸外科团队的努力下,通过“微创+日间”,患者一至两天即可出院;心脏瓣膜团队大胆创新,使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实现术后4小时下地、次日出院;骨科髋关节团队成功完成10例髋关节置换日间或48小时手术……更多复杂疑难手术的“日间化”,医院的运转效率和服务能力大大提升。

对于患者而言,尽早开展手术和康复出院,就能尽快回归正常生活。医院人流量大,住院时间越长,感染风险越大,积极康复、早期出院、在家休养,更有利于手术伤口愈合和身体功能恢复,也可大幅降低医疗费用。

由此可见,“效率医疗”带给患者的,就是更少的折腾、更快更优的诊疗服务以及更少的费用;医院来说,也能服务更多患者,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正是有了效率的提升,浙江大医院在面对各种急难险重和突发事件中能做到从容应对。如高质量完成G20杭州峰会医疗保障任务,完美救治杭州“7·5”公交车事件、古墩路爆燃事故及台州猫狸岭隧道事故伤员,最近又在全力救治“6·13”温岭爆炸事故最危重伤员中表现出色……

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主场所,是实现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当改革重任落在肩头时,我们必须思考,如何扛起重责、翻越高山,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俯瞰当下,仰望未来,“效率医疗”或许可成为一条普适的道路。

(作者:王建安,系浙江大医院党委书记)

1
查看完整版本: 后疫情时代的公立医院如何从跑马圈地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