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血压的保养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什么是血压,以及对于血压的理解,却没有多少人知道?
今天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一个科普知识点:心脏就是个全年无休的泵,靠着极富韵律的舒张(充血)-收缩(泵血)机械运动,一刻不停地把血液经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器官,供给氧分、带走废物,保证机体的新陈代谢。而血压,就是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其实应该叫压强才对吧!)。我们测的血压一般指的是动脉血压,也就是动脉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壁的侧压力,且一般指的是主动脉(就是直接连着心脏的那个全身最粗的动脉)的血压。这是因为血液的流动需要克服血管壁阻力消耗能量,所以离心脏越远动脉血对管壁压力越小。但其实降的幅度不多,这就是为什么临床上一般测手臂上肱动脉的血压、用它来代表主动脉血压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血压测量结果一般写成如下形式:mmHg/80mmHg,分成收缩压和舒张压,也就是老百姓嘴里的“高压、低压”,但是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意义。
日常生活中许多老百姓都误以为收缩压就是血管收缩的压力,舒张压就是血管舒张的压力,其实这是错的非常离谱的。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血液存在于人体血管当中,就像一个储满水的河道或管路,这是产生血压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单单有水并不能产生“流动”更不能带来血压,因此这么多血液需要一个泵来进行驱动,那么这个泵就是心脏了。心脏中因为有阀门(心脏瓣膜)的存在从而使血液在流经泵的过程中保证了血流的单向流动,此时此刻血液运动产生了。
虽然说管路中的水可以流动了,是不是也就产生血压了?其实不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没有说到,那就是血管弹性或者外周阻力,正是由于血管弹性的存在,使得人体血压存在高压和低压之分(即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区别)。心脏通过收缩将血射入主动脉(人体最粗的动脉,因为主动脉这类大血管具有弹性)它就像一个储水池一样,在心脏“射血”时起到容纳(为主)的作用,此时主动脉扩张。当心脏把血泵进主动脉时,这类主动脉血管会胀大,起到缓冲的作用,于是血流对管壁的压力增高,它在心脏收缩中期的时候达到压力最高值,所以也叫“高压”,就是收缩压。而在心脏舒张接受静脉回心的血流过程中主动脉瓣膜关闭,主动脉回缩,将刚刚容纳的血流“挤到”外周血管中,因此起到一个“开闸泄洪”的作用,保证血液是连续流动的,同时使动脉血压下降(因为血大部分被挤出去了嘛,没那么多血对管壁施加压力啦~),在舒张末期达到最低值,所以也叫“低压”。这就是人体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原理。
心脏射血期即为收缩压(为高压),心脏舒张期即为舒张压(为低压),正是由于这样的方式产生了“搏动性”的血流,从而源源不断的供应外周各个脏器。
既然了解了什么是血压,想必大家都会好奇血压的产的机理。其实血压的形成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血量充盈、心脏射血、血管的外周阻力及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1)心血管系统内的血量充盈:既然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没血怎么产生压力啊对不对!而且,血越多,压力越大,这应该不难理解。而且注意这里加了微妙的“充盈”一词,是因为这个“血量”是相对的,与血液实际量和血管的容积有关。在血量不变的前提下,由于血管在神经、体液等因素调节下可以舒张、收缩,所以血管充盈程度自然有所不同。我们用“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简称充盈压好了)”来反映充盈程度。显然,充盈压越高,血压越高。
2)心脏射血: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是需要克服阻力消耗能量的,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一定得有什么东西为它提供能量对吧!这就是咱们的心脏每时每刻都在做的事情。心脏的收缩为血液流动提供能量,这能量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维持血液流动的动能,另一部分则形成对血管壁的压力,使弹性血管扩张,相当于产生了势能。偷偷提一句,在心脏收缩的时候只有搏出量(心脏每收缩一次泵出的血液)1/3的血液走向外周,剩余2/3都暂时存在大动脉里呢!为什么呢?请继续往下看。
3)外周血管阻力:外周阻力主要由小动脉和微动脉提供,这个也好理解,一个粗吸管和细吸管相比,肯定是细吸管费劲的多,外周阻力对血压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想像一下,如果没有外周血管阻力,心脏收缩一下血都泵入到外周去了,根本没有血液暂存在大动脉了。所以外周阻力的存在,一方面在收缩期阻碍血液全部流向外周,另一方面也在舒张期防止血液瞬间全部被回流至心脏,维持了舒张压使其不至于急剧下降。
4)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相信认真读到这里的大家都该明白了,富有弹性、能够扩张收缩的大动脉(以主动脉为代表)有多么重要。它们把心脏一下一下的射血转换成了动脉内连续的血流,同时缓冲了心动周期中血压的波动,使得收缩压不至于过高、舒张压不至于过低,保持一个相对稳定水平。
这四个因素是形成血压必不可少的条件,彼此相互作用又相互影响。便形成了一个动态的、连续运转的系统。即我们可以得知:
心脏收缩功能(泵)增强心脏输出增加血压升高;反之亦然
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反之亦然
外周血管阻力升高血压升高;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