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是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最主要的疾病,既往心脏瓣膜病只能通过外科开胸修复或置换的方式治疗,近年来,该领域多项技术逐渐走向成熟,介入治疗已成为结构性心脏病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风险低、并发症少、住院周期短等特点,给众多外科手术高危以及不能耐受的患者带来了新的手术机会。
近日,医院青岛院区心内科心脏结构团队同一天顺利完成2例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均采用极简式操作,平均手术时间mins,过程顺利,患者安返心内科CCU监护病房,24小时下床活动,一周左右出院。
病例一
患者为70岁男性,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心力衰竭。3年前行冠脉造影并置入冠脉支架1枚,10天前再次置入冠脉支架1枚。患者年龄大,合并症多,外科开胸换瓣手术风险高,不宜进行心外科手术。最重要的是,患者的主动脉瓣只有两叶,而大部分人的主动脉瓣是三叶。
术前心脏彩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根据既往国内外研究数据,我国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AV)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西方国家,通常合并严重钙化病变。这种特殊性使得中国主动脉瓣狭窄的TAVR治疗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及力学表现,过去临床上一直将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AV)视为TAVR的禁忌人群。近年来得益于TAVR相关器械的改进、术者经验的积累,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BAV)行TAVR手术的人群在不断拓宽,但是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BAV)患者行TAVR治疗的手术并发症风险及操作难度均明显高于普通的三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
基于患者的特殊情况,专家团队针对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及讨论,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也提前做好各种应急预案。
术前多层螺旋CT评估(评估瓣环、窦部直径,可见二叶瓣合并钙化)
术前多层螺旋CT评估(评估瓣膜释放角度、外周血管入路)
手术过程中,患者平卧位,穿刺右股静脉,送临时起搏器至右室心尖,测起搏功能正常;穿刺左股动脉,沿导丝送主动脉瓣膜至主动脉根部后进行释放,心脏彩超示无明显跨瓣压差,猪尾导管主动脉根部造影无明显造影剂返流,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瓣贴壁良好,无明显返流及瓣周漏。患者对手术效果比较满意。
主动脉根部造影
18mm球囊预扩张
瓣膜形态良好,结果满意
病例二
患者为66岁男性,因突发晕厥由外院转至我院,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狭窄并钙化(重度),患者有糖尿病病史,既往身体健康情况一般,考虑开胸换瓣手术风险高。
术前心脏彩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术前多层螺旋CT评估(评估瓣环、窦部直径,可见三叶瓣合并钙化)
术前多层螺旋CT评估(评估瓣膜释放角度、外周血管入路)
传统的TAVR技术,瓣膜释放不具备回收功能,对瓣膜落户的位置有要求高。也就是说,一旦位置放置不当,只能重新置入另一个瓣膜。而对于一些高风险患者来说,可能因此引发急性心梗等并发问题。经过病例讨论,征得患者同意后,心脏结构团队应用了目前最新的“可回收输送系统”——对原有技术进行了功能升级,增加了可回收、重新定位的功能。术中如果发现瓣膜放置位置不够理想,可以及时调整,或通过鞘管将瓣膜进行回收后再重新放置。这样可以帮助医生在术中更为精准和从容地确定释放位置,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升手术成功率。
该病例同样采用极简式介入瓣膜手术策略进行操作,手术过程顺利,瓣膜形态良好,结果满意。
主动脉根部造影
23mm球囊预扩张
支架缓慢释放
瓣膜形态良好,结果满意
什么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技术(简称TAVR)?
年,心脏瓣膜病出现了微创治疗方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一种微创心脏不停跳手术。目前,经股动脉的TAVR微创治疗是公认效果最好、最主流的主动脉瓣狭窄微创治疗方式,手术数量占到TAVR术式的95%。
所谓微创,就是在患者大腿上开一道1-2厘米的创口,通过导管等器械完成瓣膜的置换。在人的大腿内部有一根大血管,叫做股动脉,它一路笔直地通向心脏。医生将一根管子放入这条天然畅通的“道路”上,送到心脏,到达主动脉瓣所在的地方。管子里装载了替换的瓣膜,到达替换位置后,医生将新的瓣膜放在合适的位置瓣膜支架就像开花一样展开,固定在主动脉瓣处,代替坏掉的瓣膜,执行正常开合的使命。
这种从股动脉进行的TAVR手术,已在全球完成手术超过40万例,并逐渐成为主动脉瓣主流的治疗方式之一。而在一些国家,TAVR的年手术量已超过传统开胸手术。TAVR适应征需要专业医生结合患者病情进行判断。
心内科TAVR团队简介
钟敬泉
心血管中心常务副主任兼心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国家公派留学并获博士后,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现任中国房颤中心认证专家组组长,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国家心律失常介入专业培训基地主任、培训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山东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和心律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房颤中心联盟主席,山东省心源性卒中防治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中国医促会心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心脏学院Fellow,房颤冷冻消融术、WATCHMAN和LAMBRE左心耳封堵术全球带教专家。
擅长领域:经导管消融治疗各类快速性心律失常,其手术量与成功率在省内遥遥领先、位居全国前列。
科研及获奖: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6项,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余篇,其中SCI收录51篇。获省部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主编著作1部,担任多个杂志编委,参与中国房颤治疗指南和左心耳封堵指南和行业标准的制定。评为山东省先进科技工作者,山东省名医,山东省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山东省卫生系统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获中国心律学杰出贡献奖,立二等功和三等功各1次。
坐诊时间:周三、周四上午
姚桂华
心内科副主任兼大内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影像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超声心动图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超声心动图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和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会员。
擅长领域: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肺动脉高压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和超声心动图诊断技术。
科研及获奖: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青岛市民生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和青岛市医疗卫生优秀人才培养项目等,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卫生部日本笹川医学奖学金赴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医学部临床研修,美国Tufts大学BaystateMedicalCenter从事博士后研究。被评为青岛市医疗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有温度的医者”先进典型人物。
坐诊时间:周一、周二上午
由倍安
心内科副主任兼保健办公室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现任中国医师协会胸痛分会常委,中国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导师,山东省医学会介入心血管病分会副主委,山东省心血管介入医师分会副主委,山东省急诊医学分会胸痛学组组长。
擅长领域: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微创介入诊治,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的药物治疗。
科研及获奖:年均完成心脏介入手术0余例,2次获得复杂心脏介入治疗病例大赛全国总决赛亚军。承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攻关等多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曾赴日本KyotoKatsuraHospital、韩国ASANMedicalCenter、美国明尼苏达大学VisibleHeartLaboratory交流学习。
坐诊时间:周一全天、周五上午
孟庆峰
心内科结构心脏病组长,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参加年度山东大学医院(青岛)英才培育计划,在中医院研修一年。中国首届心血管专科规范化培训学员。
学术兼职:现任中华医学会青岛市高血压学组委员、心血管介入专科分会委员、山东省肺血管与右心疾病专业委员、海峡两岸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
擅长领域: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瓣膜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科研及获奖:曾获山东省科技保健协会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数篇,其中SCI收录3篇;主编著作4部;发明专利1项。
坐诊时间:周一、周三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