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于人体各组织、器官的血管是一个连续且相对密闭的管道系统,包括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它们与心脏一起构成心血管系统。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再从心室泵出,依次流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然后返回心房,如此循环往复。而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内,就会对血管侧壁形成压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血压。
动脉血压是人体的基本生命体征之一,也是临床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轻重和危急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我们的血压也必然会受到很多生理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波动。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一看生理学中,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在生理情况下,动脉血压的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心脏每搏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的改变主要影响收缩压。搏出量增加时,心缩期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增多,动脉管壁所承受的压强也增大,故收缩压明显升高。
2.心率
心率的变化主要影响舒张压。心率加快时,心室舒张期明显缩短,因此在心舒期从大动脉流向外周的血量减少,存留在主动脉内的血量增多,致使舒张压明显升高。
3.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以影响舒张压为主。外周阻力增大时,心舒期内血液外流的速度减慢,因而舒张压明显升髙。通常情况下,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弹性贮器作用主要使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减小。老年人由于动脉管壁硬化,管壁弹性纤维减少而胶原纤维增多,导致血管可扩张性降低,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弱,对血压的缓冲作用减弱,因而收缩压增高而舒张压降低,结果使脉压明显加大。
5.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匹配情况
生理情况下,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是相匹配的,即循环血量略多于血管系统容量,使之产生一定的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这是血压形成的重要前提。大失血后,循环血量减少,此时如果血管系统容量变化不大,则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将降低,动脉血压便下降。
掌握影响动脉血压的生理因素,在我们生理学试题中有重要意义,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注意区分,要区分各种情况引起动脉血压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应对考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