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魏浩实习生刘雅通讯员封宁文图
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患者生命安全为目标,在医改新形势下,建立快速一体化的急危重症救治体系是大势所趋。近日,在大河报开展的河南最强心脏专科评选中,不少患者推荐了郑州医院心血管内科。采访中记者发现,该中心为赢得抢救病人的“*金1小时”,整合全院资源,开通绿色通道,优化救治流程,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也让急危重症患者真正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从急性心梗患者入院到开通血管,仅用时15分钟
6月17日上午,郑州市民王先生,突感心脏不适,后背疼痛,浑身冒汗,四肢无力。他来到社区门诊,医生为他做了心电图,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
医生随即联系郑州医院,几分钟后,急诊医护人员赶到,并在救护车上紧急启动胸痛中心急救流程。此时,包括该院心内科副主任兼心内科三病区主任张琳在内的专家、技师、护士,都已在导管室做好手术准备。
“在来院途中,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直接将患者送入导管室,赢得了宝贵时间。医院大门到堵塞的血管被开通,仅用时15分钟(国际标准是90分钟)。”张琳说,王先生的病情较严重,血管完全闭塞,在用球囊扩开后,残余的狭窄很重,又植入一个支架。目前,王先生已康复出院。
该院胸痛中心自运行以来,D-to-B时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临床路径后入门-球囊扩张时间)逐渐缩短。
今年上半年,D-to-B时间平均在40分钟以内,最短的15分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学科带头人、心血管内科博士、该院业务副院长赵智琛说:“在发病现场明确诊断后,70%以上的急性心梗患者都绕开急诊科,直接被送进导管室手术。”正因为这些救治流程的不断优化,该院胸痛中心在全国质控大会上获铜质奖第一名,多项关键性指标排名靠前。
分清“疼”和“痛”,稍有胸痛立即拨打
临床上,疾病的症状千奇百怪,出现胸痛要特别注意。“比如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心梗这三类疾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赵智琛说,心梗死亡率大约50%,主动脉夹层死亡率99%,肺栓塞死亡率接近90%。“胸痛中心的作用,就是把这三个比较紧急的病筛选出来,先进行治疗,进而降低急危重症的死亡率。”
赵智琛强调,对心梗患者的抢救,每延迟一分钟,大量的心肌细胞就会死亡,每延迟30分钟,1年死亡率增加7.5%。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要抓住*金抢救时间,尽早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
“很多人分不清疼和痛的概念。”采访中,赵智琛强调,胸痛简单地说就是肚脐以上到头颈部之间所有的不舒服,时间每次三五分钟甚至更长,持续不缓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抽烟等高危因素,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有不舒服时,要及时拨打就诊。
医者仁心责任重大,让无数急危重患者“起死回生”
评价一个医生团队技术的最简单标准,就是抢救急危重患者。去年,一名突发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被送到该院胸痛中心,其梗死面积大,途中已反复出现心脏骤停。在心肺复苏后,患者呼吸、血压、心电依然不稳定,心脏随时有再次停跳的可能。张琳等专家迅速应用呼吸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等技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迅速开通了堵塞的血管,硬是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很快,患者的血压和呼吸逐渐平稳下来。
据了解,郑州医院早在16年前,就在郑州市率先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绿色通道。近年来,胸痛中心应用先进的监护设备、高超的救治技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其中冠脉的介入诊疗手术,是该院胸痛中心常规开展的主要技术之一,在省内领先,并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省内同专业的佼佼者,彰显心血管内科综合硬实力
除了救治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急危重患者,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院心内科作为省重点学科,在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诊疗上,同样技艺超群。
77岁的刘老太太家住郑州郊县,此前因冠脉狭窄等原因,医院多次手术治疗,但效果不理想。今年3月,再次出现胸闷等症状的老太太来到该院心内科就诊。
赵智琛和张琳等专家会诊后,决定利用血管内超声指引下旋磨等新技术,解决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病变。术中,血管内的斑块被打磨成比红细胞还小的碎屑(人体正常代谢掉),血管重新恢复通畅,患者胸痛、憋闷的症状立即消失。
像这样病情复杂的冠心病患者,在该院心内科接受治疗并顺利康复的患者还有很多。该学科目前下设6个病区,拥有张床位。每年应用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及支架安置术、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冠心病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及切割球囊应用、单双腔起搏器植入等关键技术,治疗心血管病患者超过两万人。拥有60余年历史积淀的心内科,已然成为省内同专业的佼佼者。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