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主动脉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X线胸片的临床应用 [复制链接]

1#

在X线正位胸片上,纵隔位于胸部中央,两旁是肺脏。纵隔包括心脏、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食管以及淋巴结,由于缺乏对比度,仅能显示气管,不能分辨其他结构。如果X线胸片发生纵隔轮廓异常,应该进一步进行CT扫描

为了准确判断纵隔轮廓异常,必须认识正常结构及解剖变异。例如,摄影体位不正或两侧发育不对称,均可以导致胸片所示的胸骨柄偏向一侧,容易误认为纵隔增宽,胸骨柄特殊形态和边缘密度较高为其鉴别要点

胸骨柄

X线正位胸片箭头所示为胸骨柄外缘

在X线正位胸片上气管-右主支气管交角处,有时可以见圆形或者椭圆形较高密度影,其境界清楚,边缘光滑锐利,为奇静脉的投影

奇静脉结

X线正位胸片箭头所示为奇静脉结

老年人因动脉硬化,其头壁静脉增粗、迂曲,可引起右上纵隔增宽,若增粗动脉壁发生钙化,则很容易加以鉴别

头壁动脉迂曲影

X线正位胸片箭头所示为出现弧形钙化的头壁动脉管壁

在正位X线胸片上,通常可以大致的判断纵隔肿块的位置,向左侧突出的纵隔肿块,若降主动脉边缘清楚,提示肿块位于前纵隔,而后纵隔肿块则与降主动脉分界不清。

应该指出的是,确定纵隔肿块的位置,必须对X线正、侧胸片进行综合的分析,尤其侧位胸片对上纵隔肿块定位具有较高的价值。

纵隔通常被分为前、中、后纵隔。中纵隔包括心包及其内容物、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中纵隔之前的结构属于前纵隔,而中纵隔轮廓之后的结构属于后纵隔

今天我们先介绍后纵隔肿块:后纵隔位于心脏、大血管之后,内部有食管、降主动脉、奇静脉和半奇静脉、肋间动脉和脊柱旁静脉等结构

⒈神经源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后纵隔肿块。起源于周围神经者为神经纤维瘤或神经鞘瘤,起源于交感神经者多为神经节瘤。前者好发于20~40岁的中青年人,后者好发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

本病的影像学表现为位于脊柱旁的圆形软组织占位性病变,境界清楚,其CT和MRI所见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同

⒉后纵隔脊柱旁的其他病变:主要包括感染、奇静脉扩张、髓外造血等。脊柱旁脓肿常伴有脊柱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葡萄球菌,其次为沙门菌,常见于镰状细胞贫血者,其共同表现为急性发热和外周血白细胞增多。脊柱结核患者通常无明显疼痛感觉,在短期内出现脊柱后凸和椎旁脓肿,X线胸片可见一个或多个椎体破坏塌陷。奇静脉扩张反映静脉压力或血流增加,见于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容量过多。下腔静脉阻塞时,奇静脉作为静脉侧支通路之一,将阻塞血管以下器官的静脉血液引流至上腔静脉;相反,如果上腔静脉在奇静脉和心脏汇合处阻塞,奇静脉也可将头颈部的静脉血引流到下腔静脉;这两种情况都导致奇静脉扩张。髓外造血常见于地中海镰状细胞贫血的患者,表现为从椎体和肋骨凸出的增生骨髓,形成脊柱旁肿块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评论在下方,希望大家能通过我的文章学到知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