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主动脉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华为高管跑步离世,猝死不是随机的真正的 [复制链接]

1#
美丽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 http://www.bdf999.org/

在通俗认知中,猝死仿佛是一种又随机又必然的事件,当你加班、运动、生气……乃至只是在发呆时,冷不防就突然来袭,如同恶魔抽签,随随便便就抽走你的生命。

长期以来,媒体、自媒体和公众也倾向于对猝死进行过于简单的归因,不但有加班熬夜导致的猝死,还有“喝冰水死”、“开房死”、“吃麻辣烫死”、“喝尿美容死”等众多匪夷所思的新闻。

“华为高管跑步猝死”的新闻出现后,许多网友又赖上了运动,认为死者跑28公里是自虐行为,很容易导致猝死,并得出结论:还是不要运动更好。

但实际上,运动本身在猝死的所有诱因中排不上号。心脏性猝死的前两大诱因是情绪激动和劳累,与它们相比,运动诱发的猝死人数只能算零头。

另外,对发生在运动中的猝死进行的研究显示,其中大部分也不是发生在马拉松等“剧烈运动”中,而是发生在各种类型、各种强度的运动中。所以该运动还是要运动,适当运动能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脏病的发生。

即便跟运动没太大关系,在很多人心目中,猝死仍然显得很神秘,要么完全突如其来,约等于天上掉砖头,要么就是死者肯定进行了某些作死的行为才会发生的。

这些理解都是错的。猝死虽然来得仓促,但完全有规律可循。

什么规律呢?

简单来说,人人皆有一死,但跑同样的步、加同样的班、生同样的气,有些人就是更容易猝死。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猝死

所谓“猝死”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只要满足在足够短的时间里突然死亡,都算猝死。也就是说,不同的人猝死背后的原因并不相同。

大概五分之四的猝死属于心脏性猝死。剩下的五分之一属于其他类型的猝死,如主动脉夹层破裂、肺栓塞窒息、脑血管发生大面积病变等,大多有基础的症状,也比较好识别。

根据最新的《心原性猝死尸检和分子诊断中国专家共识》提供的数据,心脏性猝死又可以非常粗略地分两类:

1、跟冠心病有关的,占一大半。

好发于有冠心病的中老年人,而冠心病比较容易通过心电图检查和症状发现。与遗传关系不大。

2、其他的,占一小半。

这个“其他”的门道可就多了。

心脏性猝死不太容易发生在心脏一点毛病都没有的人身上。一般来说,它是两个因素的产物:直接诱因,如上面提到的劳累和情绪激动;根本原因,即心脏本身的各种问题。

这些“心脏本身的各种问题”,很多都有遗传方面的根源,且症状未必显著,不太容易发现,但会使人发生猝死的概率显著升高,尤其是没有冠心病的中青年人。

它们才是年轻人猝死真正的定时炸弹。

比如说:

(1)心肌病

包括肥厚型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等,总的发病率在千分之二左右,与遗传密切相关。年轻人的心源性猝死中,心肌病约占20%。

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仅表现出乏力、运动耐量下降。更危险的是,心电图也不一定有什么特殊变化,无法单靠心电识别,必须配合心脏彩超。

(2)离子通道病;遗传性致死性心律失常

1~35岁的心源性猝死者中,离子通道病占死因的25%~30%。有的有心悸、突发晕厥等心律失常症状,也有的完全没有症状,有些心电图会出现特征改变,而心脏彩超往往看不出来。

万一发生猝死,尸检的心脏经常也是完全正常,只有通过基因检测才能进行更精确的诊断。

爸妈,是年轻人猝死重要的隐藏风险因素。这类容易导致猝死的心脏问题很多都有明确的遗传影响:

(引自《心原性猝死尸检和分子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以下建议是给所有人的,不单是给高强度运动人群的。只要你认为自己比较容易加班、熬夜、劳累、情绪激动、喝酒、排便用力、突击运动、心脏偶尔咯噔一下……或者家里有亲属发生过猝死(救活了的也算)。

那么请一定要记得:

有条件,就在体检中同时纳入心电和心脏彩超这两项。

它们加在一起,能排查出大多数容易导致猝死的隐藏心脏问题(包括遗传的)。医院的体检套餐包含心电,不包含心超,而单独心电或单独心脏彩超都未必查得全面。跑友等运动爱好者推荐半年做一次,一般人群可以每年做一次,心脏没问题的人频率可以更低。

要是查出问题,需要治的就治,不需要治的也最好避免上述这些常见猝死诱因,避免过度运动,定期复查。心电的价格一般低于50,心超也基本上在到之间,不如一双跑鞋贵,但真能救命。

跑友们要是对猝死比较担忧,市面上也有一些运动基因检测的产品可供选择,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排查遗传风险,不能保证绝对准确。

猝死不是天上掉砖头,也未必是就作死导致的。现代科技已经有办法找出更容易猝死的人,进行精准预防,让恶魔的签不再那么容易抽出来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