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3月26日讯(记者郑晶晶通讯员杜巍巍邹亚琴)同时罹患扩张型心肌病、主动脉窦瘤,相当于人体的“发动机”和血管的“主管道”都出了问题,38岁的陕西李先生生命垂危,要想救命须同时换掉心脏和主动脉全弓。
近日,他辗转医院找心血管外科王志维教授求诊。王志维教授团队经周密准备,为其成功进行了心脏移植加主动脉全弓移植联合手术,李先生迎来新生。据了解,这是有文献报道的世界第三例、中国大陆第一例“心脏+主动脉全弓”联合移植的手术。
陕西汉子患重病危在旦夕
38岁的李先生是陕西榆林一位农民,平时靠种地为生。3年前,他发现自己干完农活后就有呼吸急促的毛病,没太在意。谁知去年6月他的症状加重,还出现胸痛、胸闷,夜间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的情况。
李先生的家人带他辗转陕西、医院就医,均未得到有效救治,今年3月初,他在一名医生推荐下医院找心血管外科主任王志维教授处救治。“心脏相当于人体的‘发动机’,主动脉是血管的‘主管道’。然而患者的病情异常复杂,同时患有严重的扩张型心肌病和主动脉窦瘤,相当于‘发动机’和‘主管道’都坏了。”王志维介绍,正常人的心脏只有一个拳头大小,而李先生的心脏已扩张到4个拳头那么大,几乎占满整个胸腔,还出现心力衰竭;而他体内负责运输血液的主动脉也重度扩大,正常人的主动脉直径只有2到3厘米,他的高达8厘米,“一般情况下主动脉的直径超过5厘米时,破裂风险就很高,而一旦破裂根本没有抢救机会。”王志维表示。
要想拯救生命,必须同时换掉心脏和主动脉,然而王志维介绍,心脏移植+主动脉全弓移植联合手术极为少见,他查阅医学文献发现,“心脏移植+主动脉全弓移植联合”在全世界仅有两例报道,一例在中国台湾进行,一例在美国进行,此前在中国大陆尚未见报道。
尽管手术复杂、难度高,但为了患者的生命,有着丰富心脏移植和心脏大血管疾病手术经验的王志维教授毅然决定一试,“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力救患者。”
医生7小时成功手术患者得新生
在李先生医院接受治疗并等待移植期间,王志维教授带领心血管外科团队多次讨论,精心筹划了缜密的救治计划:首先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常规心脏移植;随后利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切断全身的血液供应,快速进行主动脉全弓移植。
3月13日凌晨,一位脑死亡患者捐献的心脏,恰好与李先生配型成功。当天早上5点,手术正式开始,在麻醉科詹丽英教授团队的保驾护航下,王志维教授团队首先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在体外循环技术的配合下,他们耗时70分钟快速摘除几乎已失去作用的原有心脏,将健康的心脏植入,同时将各个主要血管严密缝合。
心脏移植结束后是更为危险和艰难的主动脉全弓移植,王志维介绍,在移植过程中,需要将主动脉这条“主管道”停工,此时患者脑部及全身重要脏器的血供就立刻停止。医护人员利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切断全身的血液供应,将血液从常规的37℃左右深度降温至25℃,这样可以延长器官耐受缺血的时间,以最大可能减轻器官受到缺血缺氧导致的不可逆损伤。
在患者呼吸、心跳全部停止的情况下,王志维教授团队争分夺秒,仅用时19分钟,就顺利完成了主动脉全弓移植。随后,医护人员将血液重新输送到患者体内并逐渐升温至37℃,随着新的心脏恢复搏动,血液重新开始在患者体内自主循环,手术台上所有的人都长舒了一口气。
手术非常成功,全过程花了7个小时。该科护士长蔡馨告诉记者,手术当晚患者就苏醒了,次日(14日)早上6点就拔除了呼吸机。14日早上8点王志维教授查房时,李先生得知自己手术很成功,紧握着医生的手泪流满面。
今日,楚天都市报记者看到李先生时,他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康复状况良好,在病房里行走自如,说话思路清晰。今日,他还和医院广场草坪联手种下一株新生树,上面写着他的名字和他重生的日子,“年3月13日,我在这里重生,我会永远记得这个日子,永远记得救了我的医护人员,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李先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