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关于深入学习贯彻*的十九大精神广泛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的有关要求,经共青团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委员会、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人文学院团总支研究,年7月9日—14日,组织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人文学院11名师生成立“海鸥青年团“赴保山市板桥开展暑期实践活动,活动得到了保山市板桥镇*府、保山市隆阳区人民*府及教育局及隆阳区电视台的支持。
本次“三下乡”一共有11名师生参加,活动涵盖两条主线:其一是文化下乡;其二是卫生下乡。为此,团员们积极策划,文化下乡方面,计划到保山市板桥中心小学开展升旗仪式、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优秀文化主题班会。除了传播优秀文化之外,计划中更重要的是想对一些历史遗迹进行实地参观从而体会前人们艰苦卓绝的奋斗,进而深化爱国主义精神;卫生下乡方面,计划协助板桥镇卫生院于板桥镇中心小学开展的义务体检。
年7月7日早9:30,11名师生集合在昆明站前,准备搭乘刚开通的昆明至大理的动车中转至保山,开展计划为期5天的“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
据该团队队长吴亚沆同学介绍,之所以团名取为“海鸥青年团”,是因为滇池学院位于海埂湖畔,每到冬季,海埂都会因为海鸥的聚集而成为旅游热点。海鸥的意向是勤劳、聪敏,因而团名就称为“海鸥青年团”。
“海鸥青年团”于7月7日下午18:00到达此次暑期实践活动的第一站: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板桥镇位于保山市隆阳区北部,距城区5公里。保山改市后,原保山县成为隆阳区。板桥镇是隆阳区的*治、经济、文化重镇之一。历史上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素有“北津烟柳”、“梅花古渡”、“文献之邦”的美誉,为迤西一大集市。团队到达目的地之后,立即前往至青龙老街进行实践项目的踩点,准备于7月9日重温古丝绸之路。
7月8日早9:00,板桥镇*府负责文卫工作的邹副镇长、板桥镇中心学校杨副校长、板桥镇卫生院董院长与“海鸥青年团”师生进行了接洽会,商议了7月9日到板桥镇中心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主题班会以及7月10日帮助板桥镇卫生院给板桥中心学校学生进行体检等具体事宜。
一、卫生下乡
(一)“海鸥青年团”助力义务体检
保山市板桥镇中心卫生院于7月10日早上8:00至板桥镇中心小学开展义务体检活动,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海鸥青年团”积极协助医生们完成各体检项目。
在上午10:30,参与体检的94名二年级学生全部检查完毕。经过一个上午的接触,孩子们已然和团员们打成一片,纷纷让团员们在他们的小手上签名留念。团员高斯嵚是被索要签名最多的一个,她说,孩子们的眼里都闪着纯善的光芒,希望下次有机会还能够参与这样有意义的活动。
二、文化下乡
(一)举行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以及优秀文化主题演讲
“海鸥青年团”于7月9日早9:00到达了“三下乡”的主要目的地——板桥镇中心小学。一进校园,就看到校长和相关老师在集结和整理队伍,准备举行爱国主义升旗仪式。由中心小学四(1)班学生代表段悦睿和“海鸥青年团”团员代表杨俊分别进行了国旗下的讲话。
她们都从小家到国家,孝字当先的角度,解读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爱国精神。
爱国主义升旗仪式结束之后,四年级的同学来到和新校区仅一街之隔的老校区多媒体教室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此次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主要分为两个板块,第一版块由“海鸥青年团”成员王肃雍和胡晓莹给同学们分享他们自己有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见解。两位成员来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他们的分享中,体现出了他们在专业课堂上学到的点点滴滴。
第二板块则是由团员们分发给同学们由滇池学院自己制作的明信片,让同学们分别写一封明信片给未来的自己、一封给父母、一封给自己的好朋友,希望通过这样的互动来呼吁同学们学会感恩。
在班会的最后,中心小学的学生代表上台领取了由海鸥青年团捐赠的图书。在心得分享环节,参加此次班会的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参加此次班会的感受,他们认为,通过此次班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应该秉持着优秀的传统文化而继续前行。
(二)重温爱国主义道路,重走茶马古道以及古丝绸之路
年7月9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三下乡”团队“海鸥青年团”师生一行共11人,于早晨8:30在板桥镇*府集合。在板桥镇文化站刘站长带领下,进一步了解茶马古道和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路——青龙老街。在板桥镇中心小学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及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后,一行人前往茶马古道驿站之一——官坡以及杨善洲精神发源地——北汉庄,进行了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刻体验和学习。现今的青龙老街虽不如古丝绸之路的人声鼎沸,但每逢街天,赶集的人们仿佛在上演着这里曾经的繁华样貌。
在进行完成早上的爱国主义教育之后,下午第一站,他们在刘站长的带领下来到了古丝绸之路重要的驿站——官坡。一下车,映入眼帘的便是充满历史气息的泥泞小路,团员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踏上了这充满了先辈们留下足迹的道路,追逐着先人不畏艰险的背影。
一路上,团员们依旧能在凹凸不平的弹石上看到清晰的马蹄印,这些印记或许会随着岁月被消磨殆尽,但先人们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背影却永远留在这古丝绸之路上。
在感受过先人们的艰苦历程之后,团员们乘车前往今天的最后一站——北汉庄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在解说员的展示和解说中,团员们先后参观了五个关于善洲精神的展厅,从中深刻理解到杨善洲精神无论何时何地无疑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一精神是那一个时代和那一群人共同见证、参与并推动的。
(三)文化内涵才是发展核心:“海鸥青年团”初识永子文化
带着对永子文化和发展模式的好奇,“海鸥青年团”于年7月10日参观了位于保山市金鸡乡的永子文化园,采访了永子非遗传承人、永子公司总经理、人大代表李国伟先生。
李国伟先生从八岁起便跟随伯父学习永子的制作技艺,每一颗永子至今都延续着手工制作的手艺,从选料、研磨、配比到滴制都是通过匠人们精巧的手来完成的,至于永子的配比,是保密配方,传到李国伟先生已经是第十二代了。每当谈起围棋或者制作工艺,李老师的脸上都会浮现谈起挚友般的笑容。李老师一直觉得,文化能赋予一件器物最核心的内涵,任何脱离了文化而发展的事物都不会长久,所以李老师作为人大代表,积极致力于保护和发展永子以及围棋文化。在年3月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李国伟先生就提出来将永子文化和围棋合并申遗的提案。李老师说,世人都认识围棋,而最主要的围棋文化的传播范围集中在中、日、韩三国,如果我们不积极进行保护,有一天别说保护了,我们的文化中就可能失去了很重要的一环。
因此,永子文化公司也成立了永子博物馆、永子棋校、永子博弈主题酒店等,旨在传播永子和围棋文化的同时,助力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李老师介绍道,目前,在省、市*委*府的高度重视和文产、文化、体育、旅游等有关部门的关心帮助下,永子制作技艺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永子”被评为云南著名商标。被云南省商务厅授予“云南老字号”。永子围棋厂被定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化产业示范点”。“有了这些荣誉,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怎么样用文化内涵去开创一条发展新路径,是我一直在探索的。”在采访的最后,李老师和他们这样说道。
确实,在浅阅读和快餐文化肆意的今天,怎么样保留文化内涵的同时运用互联网思维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议题,采访完毕后,团员们惊叹于永子精良制作技艺的同时,也觉得这样优秀的文化,值得被更广泛的传播。
(四)善洲林场之行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拥护*的纲领,遵守*的章程,履行*员义务,执行*的决定……”7月11日上午,“海鸥青年团”来到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善洲林场,*员代表面向*旗庄严地举起右手,重温入*誓词。
随后,团员们跟着林场引导员来到杨善洲当年开荒种树时住的窝棚,感受老书记曾经的清贫生活。侧身走进简陋、矮小的窝棚,抚摸着四处漏风的栅栏,仰望锈迹斑斑的煤油灯,端详老书记点火时用得已经不能再用的火镰,官兵们眼前出现了一位身披蓑衣、头戴草帽拄着拐杖在集市上捡果核的老人、一个佝偻着身躯在大山上忙碌的身影……此时已经有团员落下了感动的泪水。
“不是亲眼看到,真不敢相信这就是一个地委书记的生活环境!”团员杨俊说道:“一个念慈庵的纸盒老书记都舍不得丢,还用它来放筷子和牙刷。相比我们现在的日子,真是天壤之别……”
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如今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这便是杨善洲一生为民的形象写照。
听着讲解员对杨善洲事迹的讲述,团员们看到了一位共产*员的精神境界,走进了一位领导干部用毕生守护的精神家园,深受震撼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耳边总有一个声音在回响着,这就是我们的“草鞋书记”、“泥腿书记”、“种树书记”……杨善洲老书记的骨灰安放在前,团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杨善洲同志三鞠躬,深切缅怀杨善洲同志,并为老书记敬献了鲜花。
“我们*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执**,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始终把群众利益作为最高利益,坚持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员杨映霆代表团员们在杨善洲书记墓前进行了演讲,表达了团员们对善洲书记的缅怀以及作为*员要克己奉公的决心。
“像杨善洲同志那样,把满腔热情化作对*忠诚、对事业挚爱的实际行动,努力做好社会主义合格青年。”这有力的誓言,响彻在7.2万亩善洲林场上空。
(五)松山抗战遗址之行
山之上,国有殇:“海鸥青年团”重温悲壮滇西抗战史
7月12日9:00,他们从云南边境城市芒市出发,驶向龙陵县松山战役遗址,滇西高原每天都是蓝天白云、阳光灼人。汽车缓慢爬行在蜿蜒山道上,马达发出沉闷的轰鸣声,爬过一座座山,又穿过一个个村庄,车辆稀少,窗外景色宛如电影不断变幻着。经过一个半小时车程,团员们抵达目的地。
团员们在来到这里之前,大概了解松山会战是滇西抗战打得最为艰苦卓绝的一次决战。可在解说员的近三个小时的全程解说之后,团员们沉默之余,更多的是喟叹于先人们在我们无法想象的环境里经历了怎么样的背水一战,才有了我们现世的安稳。
解说员告诉他们日*占领滇西后,松山独特险要地理位置成为扼守“滇缅路”咽喉要塞,*子在这里集结了战俘和民工在二年多时间中修筑了永久性工事,国*以强敌几十倍兵力围攻一座山,近百天鏖战,在付出了1:6.2的惨重代价才歼灭守敌。随后他们在先烈纪念碑前进行了献花和默哀。
站在松山子高地眺望远山,对面滇缅公路是远征*东岸阵地,右下角惠通桥被我*炸毁后阻断了日*继续侵犯,咆哮奔腾怒江成为天然屏障,两*隔江守望,对峙了二年多时间后迎来了报仇时刻。
长达近三小时的行程中,团员们跟随讲解员一路行进一路震惊,但击溃团员们泪水防线的是最后一个遗址点—肉搏山头,解说员告诉他们,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山头上,竟埋葬了近副先烈们的遗骸。当时,肉搏山是敌*最后一个据点,由于山势险要、易守难攻。先烈们组成敢死队,以自己的躯体当武器,一起攻上山头,与敌方进行厮杀。讲解员告诉我们,据当时历史照片记载,胜利之后,有经历这一切的敢死队成员讲述,当时满地都是被扣掉的眼珠和被咬掉的耳朵……他们完全无法想象那个场面的激烈,光是听这样的描述就已经足够让他们震撼。
走完全程,回到先烈纪念碑前,他们再次进行了默哀缅怀,仅仅三个小时之隔,他们已经完全是另外一番心境。团员唐瑞敏红着眼眶说:“我很庆幸自己生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这样的和平,正是革命先烈们用他们的血肉一寸寸堆砌而来。
在松山抗战遗址,真的可谓一寸山河一寸血肉,他们无法想象先烈们所经历过的痛苦、绝望,但他们绝对能够秉承着他们对于祖国河山的热爱努力前行。这盛世安好,如您所愿,致敬每一位为祖国付出过汗水和血肉的革命先烈们!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用自身的实践行动去关心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滇池学院本次“三下乡”活动即磨练了青年大学生的意志,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实现了“实践社会,锻炼自我”的目的,也为将来如何更好的引导学生进入基层,服务基层做出贡献。更重要的是,所有团员们对于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都有了重新的定义,前人们栽下的大树除了被瞻仰和铭记之外,更应该的是秉持着前人们栽树时的爱国情怀和服务精神,努力的将其发扬和传承!
来源: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人文学院
编辑:罗欢
责编:张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