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家医院看最好 http://m.39.net/pf/a_4784940.html(一)概念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缺血而坏死,表现为剧烈的胸骨后疼痛,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并且可以出现并发症。坏死组织1-2周后开始吸收,并逐渐纤维化,在6-8周形成瘢痕愈合,称为陈旧性或愈合性心肌梗死。
(二)发病机制
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也有冠状动脉的其他疾病如炎症、痉挛、畸形等)造成血管腔持续狭窄、闭塞和心肌供血严重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
引起急性狭窄或闭塞的原因有:
(1)不稳定粥样斑块破溃,出血和血栓形成;(2)斑块内或其下出血;(3)冠脉持续痉挛。
促成粥样斑块破溃,出血和血栓形成的诱因包括:
(1)交感神经兴奋,心肌收缩力增加,心率、血压升高,冠状动脉张力增高。
(2)饱餐后,血脂和血粘稠度升高,血小板粘附性增强,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容易聚集而致血栓形成。
(3)重体力劳动、用力大便、情绪过分激动或血压剧升,致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需血量猛增,冠状动脉供血明显不足。
(4)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致心排血量骤减,冠状动脉灌流量锐减。
心肌梗死后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均可使冠状动脉灌流量进一步降低,心肌坏死范围扩大。
(三)临床表现与梗死的大小、部位、侧枝循环情况密切相关。1.先兆症状发病前数日至数周可有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常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即发作较以往频繁、性质较剧、持续较久、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发因素不明显,多在安静休息、非活动时发作,含服硝酸甘油效果差。疼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心动过速,或伴有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血压大幅度波动等,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变异型心绞痛)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假性正常化”),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此时应该立即住院治疗,防止其发展成为心肌梗死。2.症状:
(1)疼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等与心绞痛基本相同。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病人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病人疼痛位于上腹部,被误认为急性胃肠炎、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部分病人疼痛放射至下颌、颈部、背部上方,被误认为牙痛、骨关节痛等。
(2)全身症状:有发热、出汗、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
(3)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多见于下壁心梗,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出量降低、组织灌流不足等有关。
(4)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h内最多见,可伴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心律失常是急性心梗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室速,多源性或“RonT”,常为心室颤动先兆。特别是持续性室速,这常是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形成室壁瘤、心室瘢痕、心功能不全所致,也是心脏性猝死的根源之一。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多伴发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常见原因是右冠状动脉病变。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时血压下降常见,未必是休克。休克主要是心源性休克,为心肌广泛坏死(40%以上)后,心排血量急剧下降的结果,预后差。低血压状态常因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或低血容量或右室梗死等因素所致,为良性的可逆过程。
(6)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表现,随后可发生右心衰。右心室心肌梗死者可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竭,伴血压下降。3.体征
(1)心脏体征:心脏浊音界可增大亦可为正常;心率多增快,心律不齐,少数也可减慢;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四心音(心房性)奔马律,少数有第三心音(心室性)奔马律;10%~20%病人在起病第2~3天出现心包摩擦音,为反应性纤维性心包炎所致;心尖区可出现粗糙的收缩期杂音或伴收缩中晚期喀喇音,为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所致。
(2)血压:除极早期血压可增高外,几乎所有病人都有血压降低。
(3)各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的体征。
(四)心电图和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CK,CK-MB和Tn)水平改变
心电图:常有特征性改变和动态改变。
(1)特征性改变:ST段抬高(Q波)性心肌梗死者其心电图表现特点为:①在面向坏死区周围的导联上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②梗死部位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③在梗死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对称性T波倒置。
非ST段抬高(非Q波)性心肌梗死者特点为:①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性缺血型ST段压低>0.1mV,但aVR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波倒置;②无Q波及ST段变化,仅有倒置的T波改变。
(2)动态性改变:ST段抬高性(Q波性)心肌梗死:①起病数小时内,仅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为超急期;②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连接,形成单相曲线。随之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为急性期;③ST段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平坦或倒置,为亚急性期;④T波倒置,两肢对称,波谷尖锐,称“冠状T波”,由浅变深,以后逐渐变浅,为慢性期。非ST段抬高(无Q波)性心肌梗死:先是ST段普遍缺血型压低,继而T波倒置加深呈对称性,但始终不出现Q波。ST段改变持续存在1~2日以上;仅有T波改变的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T波在1~6月内恢复。
(3)定位诊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塞常见,主要产生前间壁、室间隔前部及部分侧壁的心肌梗死,右冠状动脉阻塞常产生左室膈面、后壁、室间隔后半部及右心室的心肌梗死;左回旋支阻塞产生左室高侧壁及近心底部左室后壁心肌梗死。定位诊断如下:(-1-;zl-1-;zl-1-)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定位诊断
心电图导联
Ⅰ
Ⅱ
Ⅲ
avR
avL
avF
V1
V2
V3
V4
V5
V6
V7
V8
V9
V3R
V4R
V5R
前间壁
+
+
+
局限前壁
+
+
+
广泛前壁
+
+
+
+
+
+
前侧壁
+
+
+
+
+
高侧壁
+
+
+
下壁
+
+
+
下侧壁
+
+
+
+
+
+
正后壁
+
+
+
右心室
+
+
+
注:“+”指有病理性Q波
心梗T倒(置)ST变(弓背向上提高)
急性异Q要出现(Qs\Qr\QR,Q波时间>0.04s,深度>1/4R)
前壁要在3到5(V3--V5出现异常Q波)
(前)间壁1至3导间(V1--V3出现异常Q波)
侧壁Ⅰ、L和5、6(Ⅰ、L、V5、V6出现异常Q波)
广泛前壁一溜烟(V1—V6出现异常Q波)
下壁Ⅱ、Ⅲ加F(Ⅱ、Ⅲ加F出现异常Q波)
后壁12T波尖(V1、V2R波增高,T波高耸,V7—V9出现异常Q波)2.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与心肌酶
(1)肌红蛋白是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良好指标。起病2小时内升高,12小时达高峰,24~48小时恢复正常。
(2)肌钙蛋白I(cTnI)或肌钙蛋白T(cTnT):是更具有心脏特异性的标记物,在发病3~4小时即可升高,11~24小时达高峰,7~10天恢复正常,对心梗的早期诊断和发病后较晚就诊的病人均有意义。
(3)肌酸激酶的同工酶(CK-MB):诊断的特异性较高,在起病后4小时内增高,16~24小时达高峰,3~4日恢复正常,其增高的程度能较准确地反映梗死的范围,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有助于判断溶栓治疗的是否成功。
(4)肌酸磷酸激酶(CK或CPK)在起病6小时内升高,24小时达高峰,3~4日恢复正常;
(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起病6~12小时后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3~6日降至正常;
(6)乳酸脱氢酶(LDH):敏感性稍差,在起病8~10小时后升高,达到高峰时间在2~3日,持续1~2周才恢复正常。肌红蛋白出现最早,敏感性强,特异性差;肌钙蛋白随后出现,特异性强持续时间长,CK-MB敏感性弱于肌钙蛋白,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以及实验室检查,诊断并不困难。对老年病人,突然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而原因未明,或突然发生较严重而持久的胸闷或胸痛者,都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宜先按急性心肌梗死处理,并短期内进行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学测定等的动态观察以确定诊断。对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小的透壁性心肌梗死,心肌坏死标志物与心肌酶的诊断价值更大。2.鉴别诊断
(1)不稳定型心绞痛:见前述。
(2)主动脉夹层:胸痛一开始即达到高峰,常有高血压,两侧上肢的血压和脉搏常不对称,此为重要特征,少数可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听诊特点。没有AMI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及血清酶学的变化。X线、超声心动图、CT和磁共振有助于诊断。
(3)肺动脉栓塞: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休克等表现。有引起肺动脉拴塞的诱因。常有急性肺源性心脏病改变,与AMI心电图改变明显不同。
(4)急腹症: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溃疡病合并穿孔常有急性上腹痛及休克的表现,但常有典型急腹症的体征。心电图及心肌坏死标志物与心肌酶不增高。
(5)急性心包炎:胸痛与发热同时出现,有心包摩擦音或心包积液的体征。心电图改变常为普遍导联ST段弓背向下型抬高,T波倒置,无异常Q波出现。彩超可诊断。
(六)心肌梗死并发症: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因乳头肌缺血、坏死造成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出现心前区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断裂多发生在二尖瓣后乳头肌,见于下壁心肌梗死,进行性心力衰竭,可迅速发生肺水肿在数日内死亡。2.心脏破裂
较少见。常在起病1周内出现,多为左室游离壁破裂,致急性心包压塞而猝死。偶为心室间隔破裂造成穿孔,引起心力衰竭或休克。3.栓塞
见于起病后1~2周,若为左心室附壁血栓脱落,则引起脑、肾、脾或四肢等动脉栓塞。因患者心梗后卧床,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部分脱落,则产生肺动脉栓塞。4.心室壁瘤主要见于左心室。心界向左扩大,心脏搏动较广泛,可闻收缩期杂音。心电图ST段持续抬高。影像学检查可见心缘突出,搏动减弱或反常搏动。5.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于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6.肩手综合征:于心肌梗死后数周出现肩臂强直、活动受限并疼痛。
(七)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措施包括监护和一般治疗;解除症状常用罂粟碱、吗啡和哌替啶;溶栓成功判定指标;急诊冠脉成形术是目前最积极有效的方法;消除室性心律失常多用利多卡因;治疗心衰慎用洋地*类药物而主张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制剂。
治疗原则是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保持尽可能多的有功能的心肌。1.监护和一般治疗
对明确或怀疑AMI诊断的病人应立即收入冠心病监护病房(CCU)。
(1)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1周,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刺激,解除焦虑。
(2)吸氧:最初几日间断或持续通过鼻管或面罩吸氧。
(3)监测:进行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监测,必要时监测肺毛细血管压和中心静脉压。
(4)护理:心理、生活、饮食、活动等的护理与指导。
(5)建立静脉通路。
(6)立即嚼服阿司匹林~mg。2.解除疼痛
(1)吗啡5~10mg皮下注射或哌替啶50~mg肌内注射,注意呼吸功能的抑制。
(2)疼痛较轻者可以使用罂粟碱或可待因,或安定(地西泮)10mg肌内注射。
(3)试用硝酸酯类药物含服或静脉滴注(用法见心力衰竭治疗)。
(4)心肌再灌注治疗可有效地缓解痛疼。3.再灌注心肌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本方法是一种使闭塞血管恢复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的积极治疗措施,又称早期血运重建,可以缩小梗死范围,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1)介入治疗(PCI)①直接PTCA:如有条件可作为首选治疗。适应证:ST段抬高和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适合再灌注治疗而有溶栓禁忌证;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但狭窄严重,血流≤TIMIⅡ级;发病12小时以上者不宜行该治疗。②支架置入术:可以对PTCA的患者实行该方法;。③补救性PCI:溶栓后仍然胸痛,ST段未降低,造影显示血流≤TIMIⅡ级,宜实行补救性PCI。④溶栓治疗再通者的PCI:溶栓成功,可在7~10天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
(2)溶栓治疗①目标: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尽可能挽救濒死心肌,限制梗死面积,保存左室功能;降低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预防缺血或梗死再发。②适应证:心电图至少两个以上相邻导联出现ST段抬高,病史提示急性心肌梗死伴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病<12小时,年龄<75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75岁,可以谨慎进行溶栓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起病12~24小时,仍然有胸痛及ST段抬高者。③禁忌证:近1年内的脑血管意外;3周内进行过大手术或严重外伤或分娩;2~4周有活动性内脏出血或溃疡病出血;2周内穿刺过不能压迫止血的大血管;疑有或确诊有主动脉夹层;头颅损伤或已知的颅内肿物或动静脉畸形;正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剂或有出血倾向者;重度未控制的高血压(>/mmHg)或慢性严重的高血压病史;2~4周内有心肺复苏史。④常用的溶栓药物:链激酶(SK);尿激酶(UK);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⑤溶栓疗效评价:冠状动脉造影直接观察;临床再通的标准:A.开始给药后2小时内,缺血性胸病缓解或明显减轻。B.开始给药后2小时内,心电图相应导联升高的ST段比用药前下降≥50%。C.开始给药后2~4小时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各种快速缓慢心律失常均可出现,最为常见的一过性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D.CK-MB的峰值前移到距起病14小时以内。但单有“a”“c”不能判断为再通。4.消除心律失常
(1)一旦发现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立即用利多卡因50~mg静脉注射,每5~10min重复一次,至早搏消失或总量已达mg,继以1~3m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维持,稳定后改用口服胺碘酮。
(2)发生心室颤动时,立即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室性心动过速药物疗效不满意时也应及早用同步直流电复律。
(3)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0.5~1mg肌肉或静脉注射。
(4)Ⅱ度Ⅱ型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时,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时,应做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待传导阻滞消失后撤除。
(5)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可用洋地*制剂、胺碘酮、维拉帕米、美托洛尔等药物治疗。
(6)急性心肌梗死后窦速伴有室性期前收缩。优先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普鲁帕酮.5.控制休克
(1)补充血容量:(2)应用升压药:(3)应用血管扩张剂:
(4)其他:休克的其他治疗措施包括纠正酸中*、避免脑缺血、保护肾功能,必要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强心甙等。6.治疗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主要引起急性左心衰,药物选择以吗啡、利尿剂为主,也可使用血管扩张剂、ACEI及多巴酚丁胺。洋地*类药物可能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宜慎用。由于最早期出现的心力衰竭主要是坏死心肌间质充血、水肿引起顺应性下降所致,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尚不增大,因此在梗死发生后24小时内宜尽量避免使用洋地*类。有右心室梗死的病人应慎用利尿剂。7.其他治疗
(1)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若无禁忌证,应该早期使用,尤其是前壁心肌梗死伴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者,可以改善其预后。地尔硫卓有类似效果。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有助于改善心肌重塑,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降低死亡率。应该早期使用,从小剂量开始
(3)抗凝疗法:目前多用在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之后。在梗死范围较广,复发性梗死,或有梗死先兆而又有高血凝状态者可考虑应用;有出血、出血倾向或出血既往史,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血压过高,新近手术而创口未愈者禁用。
(4)极化液疗法:可以促进心肌的糖代谢,使钾离子进入细胞内,恢复细胞膜的极化状态,减少心律失常发生,促使ST段回至等电线。8.恢复期的处理:病情稳定,可以出院。出院前宜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考虑进一步处理(介入治疗或CABG)。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应进行康复治疗,逐步作适当的体力活动。9.并发症的处理
(1)并发栓塞时,用溶栓治疗和(或)抗凝治疗;
(2)室壁瘤如影响心功能或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宜手术切除或同时作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3)心脏破裂和乳头肌功能严重失调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死亡率高;
(4)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可用糖皮质激素或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治疗。10.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处理
右室心肌梗死引起右心衰竭伴低血压,在无左心衰竭的表现时,宜扩张血容量,直到低血压得到纠正或肺动脉楔嵌压达15~18mmHg。如血容量已经得到充分补充而低血压未能纠正可用强心剂,但不宜用利尿剂。伴有房室传导阻滞者可予以临时起搏。11.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处理:该类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再梗死率、心绞痛再发生率和远期病死率则较高。治疗措施:
(1)不宜溶栓治疗,对于情况稳定者以抗栓、抗凝治疗为主,可选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治疗;(2)对于症状仍然反复出现或伴心力衰竭、休克及持续低血压者,首选介入治疗。12.急性心肌梗死所致泵衰竭的Killip分级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力衰竭称为“泵衰竭”,采用Killip分级法:Ⅰ级:尚无明显的心力衰竭。Ⅱ级:有左心衰竭,肺部啰音50%肺野。Ⅲ级:急性肺水肿。Ⅳ级:心源性休克,有不同阶段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六)血脂紊乱的分类、诊断及治疗
人体内血脂代谢不平衡,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进入大于排出,就叫血脂代谢紊乱,即通常所说的高脂血症或高血脂。
对于血脂代谢紊乱,除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异常升高外,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异常降低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而且其危害较之前三种更严重,因而有人建议采用“脂质异常血症”来全面准确地反映血脂代谢的紊乱状态。只是由于“高血脂症”这个称谓使用时间长,简明通俗,所以仍然被广泛采用。血脂代谢紊乱:主要就是指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的紊乱,这些都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异常降低和升高有密切的联系。1.诊断(1)2次以上血脂测定结果中任何1项指标达到下列标准者可诊断为血脂代谢异常:总胆固醇(TC)5.72mmol/L(mg/dl),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4mmol/L(mg/dl),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mmol/L(35mg/dl),血清三酰甘油(甘油三酯,TG)1.70mmol/L(mg/dl)(2)血脂代谢紊乱分类:可分为高TC血症,高TG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HDL-C血症。2.检查(1)血脂包括TC、LDL-C、HDL-C、TG,血糖,有条件者查载脂蛋白,如apoAⅠ、apoAⅡ、apoB、LP(a)等。(2)有条件者作基因分析。(3)血管及心脏B型超声检查,胸片,必要时CT检查,了解动脉硬化情况。(4)临床怀疑冠心病者应作相应检查。3.治疗调脂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冠心病,若对象为临床上未发现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属于一级预防,对象为已发生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属于二级预防。此外尚应根据一级预防对象有无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按血脂水平进行分层防治。动脉硬化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①老年、男性或绝经期女性;②高血压;③吸烟;④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⑤冠心病家族史。(1)调整饮食及改善生活方式:1)控制摄入总热量:原则上保持体重指数在20~25范围内,27即为超重,应减少总热量的摄入。2)低脂饮食:总脂约占摄入总热量的30%,蛋白质应占总热量的10%~20%,碳水化合物应占50%~60%,每天进食的胆固醇应mg,严重高胆固醇血症者应mg,纤维素成分应≥35g/d。3)改善生活方式:停服避孕药,戒烟,避免过度饮酒,适当增加运动,消除过度精神紧张。(2)药物治疗:经调整饮食及改善生活方式3~6个月后,若血脂水平仍异常,应根据血脂异常分类情况,合理选择下列药物进行调脂治疗。1)高TC血症:首选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包括洛伐他汀(美降脂)10~80mg,1次/晚,辛伐他汀(舒降脂)5~40mg,1次/晚,普伐他汀(普拉固)10~40mg,1次/晚,氟伐他汀(来适可)10~40mg,1次/晚。此外,亦可选用国产降脂药,如脂必妥、血脂康或绞股蓝等。2)高TG血症:经非药物治疗不能使TG降至4.07mmol/L以下时,应开始药物治疗,首选贝丁酸类,次选他汀类,用法用量同上。3)混合型高脂血症:以TC和LDL-C增高为主者,首选他汀类,以TG增高为主则用贝丁酸类,如TC,LDL-C及TG均显著升高,在单一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联合用药,可选择贝丁酸类加胆酸隔置剂,或胆酸隔置剂加烟酸,慎用他汀类加贝丁酸或烟酸类联合。4)低HDL-C血症:单纯的低HDL-C血症一般不需药物治疗,绝大多数合并高TC或高TG血症,他汀类和贝丁酸类均可不同程度地升高HDL-C水平。(3)基因治疗:对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人,有条件时可进行基因治疗。
说明:文中文末广告由腾讯配送,内容与本号无关,但您的每次点击都会给平台带来一点微薄收益,能促使我们继续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仅致以诚挚的感谢,祝阅读愉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