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19日,VenusA-Plus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置换系统-可回收输送系统(以下简称VenusA-Plus)首场临床应用专题培训会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圆满举办。医院陈茂教授团队通过指南解读、患者选择、术前评估、策略制定、术中操作技巧等全方位地演示传授了新一代瓣膜可回收输送系统的临床应用方法及特点,冯沅教授带领的术者团队于会上成功展示了一例VenusA-Plus可回收输送系统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I)手术。
云端携手
VenusA-Plus创新TAVI瓣膜2.0时代
本次会议由医院冯沅教授主持,新疆医院杨毅宁教授,医院方臻飞教授,医院何胜虎教授,医院江磊教授,中国人民医院徐凯教授等众专家受邀上线参与了手术直播和学术话题的互动,并围绕VenusA-Plus的可回收特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李侨教授:指南更新及中国TAVI专家共识解读
医院李侨教授围绕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ACC/AHA)最新发布的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以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更新版)》,从主动脉瓣狭窄治疗分期、术前评估、抗栓治疗、多学科瓣膜团队和瓣膜中心等十方面向与会专家介绍了ACC/AHA最新发布的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更新亮点,以及主动脉瓣反流和二叶式主动脉瓣的介入处理策略。李侨教授表示,相对于以往指南,新指南在很多建议上采用根据患者多个具体指标作为参考因素进行决策,由医生和患者共同决定采取哪种治疗方案,这种形式使得处理更加个体化、精准化、专业化,且尊重患者的意愿。
冯沅教授表示,随着像VenusA-Valve这样自主研发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成熟应用,以及VenusA-Plus这样新技术产品的不断问世,结构性心脏病四大瓣膜的介入治疗都将会迎来更多更新的器械产品应用于临床。而随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另临床医生对于围手术期风险和人工瓣膜耐久性有了更大的信心,人工主动脉瓣膜治疗的适应证也相应扩大。
同时,中国临床专家也应该更多的结合中国国情,结合TAVI分期治疗的理念,更好地进行患者分层管理,精准施策,从而达到更好的临床结果。冯沅教授:VenusA-Plus术前评估和病例筛选的重要性
医院冯沅教授介绍通过对VenusA-Plus可回收瓣膜系统的结构特点的介绍,并结合患者术前评估,强调了VenusA-Plus术前评估和病例筛选的重要性。VenusA-Plus是国内首个可回收瓣膜系统,全新的输送系统,在保证瓣膜径向支撑力的基础上,没有增加输送外径,达到了可回收强度和出色输送性的设计平衡,输送系统的推送力的1:1传递,保证输送和回收的出色跟踪性,输送手柄的改进,更符合人体力学,在操作时可以更好的控制释放张力。
冯沅教授强调,可回收系统允许瓣膜在释放后收回重新定位,可避免瓣膜植入位置不佳及型号偏差引起的不良事件,但需要考虑患者入路的解剖结构情况,如外周血管的扭曲程度,主动脉弓的长度和狭窄程度,升主动脉扩张等因素,以保证达到更好的临床结果,在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同时,也为术者提供了便利,满足了介入手术在精准度方面的需求。
手术回顾
病例信息
患者为80岁男性,于2年多前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紧,休息后可缓解,无心悸,无头晕、黑矇。1月前于当地体检行心脏彩超检查发现“主动脉瓣狭窄(重度)伴轻度返流”,后于我院就诊确诊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中重度反流,左心增大,心功能Ⅲ级,同时合并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既往药物治疗不佳,属于D期分期。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主动脉瓣前向血流加速,最大跨瓣流速4.7m/s,平均跨瓣压差48mmHg,LVEF66%,STS评分4.12%。解剖方面,通过主动脉根部CT检查显示患者为三叶瓣,瓣叶明显增厚伴钙化,瓣叶交接处均可见不同程度钙化融合,心肌肥厚,左冠高度15.7mm,右冠高度23.1mm,法氏窦结构长短径均超过35mm,双下肢股动脉结构入路条件均良好。
医院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团队针对该患者术前评估结果,与院内麻醉,超声等多学科充分沟通,考虑患者高龄,心脏重构明显,合并多种疾病,患者及家属拒绝外科手术,患者无TAVI禁忌等多个因素,结合患者意愿及多学科综合评结果,最终决定为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I)手术。手术过程
陈茂教授、冯沅教授手术团队在制定手术策略时,考虑到患者虽然为三叶瓣,但左右瓣叶间有短融合嵴,可能存在一些锚定限制,在瓣膜尺寸选择方面,可能需要downsize,因此团队决定首先选择稍小尺寸的VenusA-PlusL29瓣膜,并采用无预扩直接释放瓣膜方案,如瓣膜完全释放前造影提示瓣周漏比较明显,则可在没有全部释放之前对瓣膜进行回收调整,或完全回收后替换成L32瓣膜。手术操作由冯沅教授担任主刀,李侨医师担任第一助手,何森副教授担任第二助手。
术中按照既定策略进行,首先进行L29瓣膜的调整和释放,在部分释放后,造影观察即刻瓣周漏较多,评估为患者所存在的融合嵴部无太多限制,瓣膜未能完全贴住流出道,判断需要选择更大尺寸的瓣膜,于是通过可回收功能完全回收瓣膜,替换为VenusA-PlusL32瓣膜,再次进行瓣膜释放,释放过程中充分利用瓣膜可回收的特性,调整L32瓣膜释放到尽可能理想的位置,最终完全释放瓣膜,予25mm球囊进行后扩张,即刻术中心脏彩超检查显示,瓣膜工作正常,功能良好,少量瓣周漏。
术后一天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无不适症状,复查心脏彩超提示瓣周漏为微量。
可回收输送系统的操作要点讨论
冯沅教授和与会专家就可回收输送系统的临床应用及操作特点进行了热烈讨论
*可回收功能的使用场景:
对于释放位置不佳、型号尺寸不合适的瓣膜,或在瓣膜释放过程中出现下滑时,均可以通过可回收功能拉回瓣膜重新释放,或安全的完全回收瓣膜并替换合适尺寸重新释放,最大程度保证瓣膜释放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可回收输送系统降低瓣中瓣的发生机率:
在第一代瓣膜中,由于不具有可回收功能,瓣膜释放时会因为位置不佳无法调整,而造成瓣中瓣的发生,而对于可回收系统,可以安全的完全回收并重新植入合适的瓣膜,大大降低了瓣中瓣的发生率。
*可回收输送系统的支撑力:
考虑心室大小在系统输送时,保证导丝有足够的锚定支撑力,对于释放瓣膜时,是否需要加力顶住导丝,冯沅教授并不主张主动顶导丝,以免引发风险,而是通过相对固定以保持支撑力。
*可回收输送系统回收瓣膜程度的判断:
对于全部回收、部分回收或是回收比例的选择,冯沅教授表示,应依据回收时瓣膜的位置和张力释放状态进行具体判断。
*可回收输送系统性能是否受瓣膜尺寸影响:
本例手术中,L32这样大尺寸的瓣膜,表现出与L29同样出色的输送和回收性能,而通过可回收输送系统置入瓣膜,可以给到术者更多信心。甚至像四叶瓣这样的大瓣环结构,狭窄同时伴反流的病变,有了可回收系统加持,可以让术者更从容地释放,调整更理想的位置以达到最佳结果。
*回收操作是否会影响人工瓣膜的性能:
自膨胀瓣膜的回收操作并不会影响瓣膜的性能,不会令瓣膜直径变小,同时可以保证足够的径向支撑力。
*可回收输送系统瓣膜植入时的投照角度:一代瓣膜释放瓣膜时的角度,术前通过CT评估,术中瓣膜mark点三点一线来调整投照角度。对于三个瓣叶的瓣膜,一代瓣膜通常选择RAO+CAUD,两个窦平齐的角度。而对于可回收瓣膜,在释放时,可以再从LAO+CRAN角度观察,通过双交叉定位,判断瓣膜释放位置。在瓣膜完全释放前,还有调整的机会进行精准定位,避免了一代瓣膜“一锤子买卖”的释放结果。
多一种选择,多一份精准
多一次调整,多一份安全
本次VenusA-Plus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系统-可回收输送系统上市后的首次专题培训。随着手术的顺利完成取得圆满成功,也标志着中国TAVI可回收时代走上新的台阶。
陈茂教授表示,VenusA-Plus作为我国首个可回收瓣膜,输送性能和可回收性能都表现优秀,其出色的临床表现证实了瓣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VenusA-Plus的可回收功能,能给到术者更多信心,通过瓣膜的可回收功能,可以给术者进行瓣膜位置调整甚至替换的机会,尽可能取得更好的植入效果,相信随着新一代介入瓣膜在全国的推广和应用,VenusA-Plus的临床优点将会得到越来越多医者的认可,从而惠及更多患者。
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