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民周刊、文汇报、“掌上云烟尽瀛洲”
亚专科的发展,收获了众多的重量级成果。
医院小儿外科常务副主任王俊介绍,新华人在国内率先研究先天性巨结肠病的诊治,在病理研究上取得突破。先天性肠套叠空气灌肠术,则是中国小儿外科对世界儿外科的重要贡献,这个技术至今还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并写进了国外儿外科的教科书。
从产房到外科,小儿外科在全国首创的“产房外科”手术业已完成近例。
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所长、医院小儿外科学科带头人蔡威教授开展的“危重新生儿营养支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成功研制出我国首个小儿专用静脉用氨基酸制剂、在国际上首次确定危重新生儿营养支持的适宜能量需要值,为危重新生儿营养学贡献了中国智慧。
上世纪70年代,医院小儿心血管科创建,是国内最早开展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治工作的临床专科。在老一辈专家刘薇廷教授、丁文祥教授的带领下,经过艰苦创业,医院小儿心脏病专业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的学科体系和结构完整的学科梯队,渐而发展为集医、教、研一体的国内一流的小儿心脏病诊疗中心。
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儿童心脏学科专家的支持下,医院在儿童先心病的手术治疗上远远领先,成为国内医院。当时,全国各地的病人都慕名而来求医。“病人一般需要排队3个月到半年,才能安排上手术。”鲁亚南主任说。
从那个时候开始,医院儿童心脏病诊治、儿童血液病诊治,成为了全国同行的标杆,这两个品牌科室声名远扬。同时,新华儿科也以引领性的临床技术和学术水平,吸引了全国儿科医生进修“取经”。
60年来,新华儿科培养了国内一大批儿科医学人才,中国儿科摇篮,名副其实。
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恢复儿科专业方向招生;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系正式升格为儿科学院,学院以交大医学院附属医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医院为主体,医院儿科,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儿科学院。医院院长孙锟担任儿科学院院长。
“从系到院,不仅是规模提升,更是儿科教学、科研、临床优质资源的集聚,为进一步缓解儿科医疗资源紧张打下坚实基础,为儿科长远发展输入源源动力。”孙锟说。
再次创业
医院建院的初心,是服务广大的产业工人和社区居民。正因如此,医院在建院初期,除了拥有高镜朗等儿科专家,更拥有了一批名声显赫的成人医学大家——
田雪萍教授,妇产科专家、我国围产医学奠基者;李丕光教授,一代名医,医院内科总主任;梁其琛教授,开展了国内首例肺动脉狭窄心内直视手术;何尚志,创造外科手术的何氏切口缝合法……
在医院建院之后,这批医学大家在这里纷纷书写了开创性篇章——
年,骨科在国内率先对脊柱侧弯97度的患者成功施行矫形手术。
年,国内首例伏电击伤致心跳停止18分钟、心脏自主心律停止时间长达23分钟的患者在医院抢救成功。
年,骨科胡清潭教授在国内首创施行人工全股骨置换手术获得成功。
年,眼科陆道炎教授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前房型虹膜面型人工晶体的研制和植入手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大约20年前,医院进入了医学学科发展的调整期。年成功筹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后,医院将含金量最高的“拳头”学科——儿童心血管专业和儿童血液肿瘤专业整体搬迁至浦东,随着儿科强势学科的东移,医院本部儿科的发展遇到了一系列的瓶颈:部分亚专业人才梯队建设出现断层;有的特色专业处于守势;重大创新成果数量减少。此外,在经济飞速发展之下,上海市民对于医疗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医院的成人学科在市级及以上重点学科中还未实现零的突破。学科再布局的战略需求,放在了医院管理层的面前。
不向困难低头,不向逆境屈服。医院在时任院长徐卫国、*委书记孙大麟领导班子带领下,以“归零”的心态找差距,再次踏上创业的征程。医院提出“总体规划、分层建设、整体推进”的学科建设思路,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几个带动一片”的学科发展理念,从而保证了学科发展的整体优势。对于这次创业,孙锟形容道:“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医院要发展,学科是关键。只有重视学科建设,才会有一个个优势学科、品牌学科涌现、崛起,才能让患者、百姓得到安全、有效、可及的医疗服务。”
8年,长江学者刘颖斌教授加盟并领衔新华普外科团队,率领普外科学科重点发展肝胆胰外科这一普外科中最重要的一个亚专科,把专业发展的突破口聚焦在胆囊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上,在十多项国家项目支持下,潜心围绕胆囊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机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团队关于胆囊癌的侵袭转移机制研究获得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华夏医学一等奖、关于胃癌早期诊断和手术方式的创新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年,医院普外科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上海12医院成立上海市胆道疾病研究中心。“胆胰为突破、移植补短板、胃肠挖潜力、甲乳创特色、血管迎头上”——新的起跑线上,医院普外科制定了全新的重点发展策略,各个亚专业均已经显示出各自的优势。“砺术仁心”,是刘颖斌提倡的科室文化,他说:“医学的人文性归根结底就是‘善良’二字,对患者的善良必须体现在技术的不断磨砺中。”
过去十多年,医院各个学科可谓百花齐放、万马奔腾。
皮肤科是医院的传统优势学科。皮肤科主任姚志荣教授的办公室书架上,珍藏着出版于年的《小儿皮肤病学》,主编是我国皮肤病性病学奠基人之一杨天籁,他也是医院皮肤科的创建者。新华皮肤科是我国儿童皮肤病学的开创单位,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以儿童皮肤病诊疗为特色,兼顾儿童与成人发展的大型综合性皮肤病专科。先天性勒-雪病、手足口病、男性色素失禁症以及川崎病皮肤表现……国内很多皮肤科疾病的首次报告,都来自医院,这些年,皮肤科还诊治了包括毛囊鱼鳞病-畏光-秃发综合征、外胚层发育不良免疫缺陷综合征、遗传性粘膜皮肤发育不良等危急、疑难罕见病。现在,皮肤科已经建立了遗传性皮肤病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平台,创新开展多种致死致残性遗传性皮肤病的产前基因诊断。
姚志荣说,一个学科首先要基础牢固,才可能为专业提供开创性的贡献。
今年,医院皮肤科特应性皮炎的研究与治疗新策略不仅规范了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规范,还荣获了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奖项。姚志荣说:“我们的成果的源头,很多都来自那一本本疑难杂症病例集。病患们皮痒难耐的痛苦,也激发了我们去钻研,并获得创新点。”从海量的临床资源中寻找规律,最终得到可以指导治疗的学术成果。针对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不同靶点,医院皮肤科团队还开发了小分子化合物及生物制剂作为靶向治疗药物,其中一种药物有望成为系统抗炎治疗新的突破。
医院的室性消融手术目前在国际上达到了一流水平,房颤性消融手术也有很高声誉。其学科带头人李毅刚教授是国内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技术的最早掌握和推广人之一,至今已应用此方法成功治疗了余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他曾经帮助德国和中国30医院建立了这个医疗技术。
4年,从德国归来的李毅刚担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此后,他广泛开展了各种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并在国内心内科领域率先开展了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引导下,用冷盐水灌注导管进行的有明确隔离指征的环肺静脉隔离术治疗房颤新技术,开展了无放射线精准消融治疗复杂心律失常消融术、导管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介入术、新碳纳米管技术在心肌定向生长和同步化收缩方面的创新与应用,这些尖端技术的应用使得房颤消融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医院骨科主任陈晓东将髋臼周围截骨术引入新华,并在9年,牵头联合瑞金、仁济、九院、一院、六院和三院,成立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治中心”,在疾病的早期诊断、术前评估、规范化手术和术后康复等方面进行干预,赢得了患者的好评。医院骨科的规模也从60张床位扩展到张以上,所开展的业务也由原先着重于创伤提升到如今关节、脊柱、创伤、肩肘、足踝和运动损伤齐头并进的新局面。
2年6月,耳鼻咽喉-医院培育新的学科发展点的“三·五”工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学科从耳鼻咽喉科拓展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从“耳鼻咽喉科教研室”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学系”再到专业科研平台——上海交通大学耳科学研究所成立,该学科从院级重点学科跃升至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行列,医院专科排行榜中排名前十。
普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皮肤科等,均有了高速疾驰的“发展期”。其跃升式发展的轨迹就像一个缩影,印证着医院在学科建设的成功——紧贴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学科发展形势的需求,从全院临床学科中遴选出基础条件好、有发展前景的优势学科,适度扩大规模,将学科整体实力的提升。在这一轮学科重新布局中,医院完善“层次化”发展模式,不管学科大小,只是根据学科强弱,为每一个学科制定发展规划,从而在高水平、高起点上保证学科建设的整体优势。
在这个意义上,新华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创业者;每名创业者的背后,都铭刻着“追梦不止”这四个字。医院*委书记唐国瑶这样说:“从创业时儿科的‘一枝独秀’,到如今‘百花争艳’的学科格局。医院在保持和发展儿科规模基础上,大力发展成人学科,重点扶持优势学科,学科战略规划实施初见成效。”
剑指未来
有数据显示,在20世纪我国的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上,医院儿科获得的儿科类科技进步奖占全国的1/2。医院包揽半壁江山,实力可窥一斑。并且,这些获奖成果以临床研究为主,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