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www.znlvye.com/年11月12日,在“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上,大屏幕显示“双11”全天成交额。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年6月11日,第五届亚洲消费电子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包括5G、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汽车技术等相关领域的最新电子科技创新技术成果在展会期间集中呈现。许丛军摄(人民视觉)
年4月13日,顾客在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购物。新华社记者郭程摄
近日,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举办的时光博物馆现场展出供销社场景,家长带孩子参观自己小时候买东西的柜台。资料图片
年5月19日,在扬州瘦西湖风景区,一名游客在拍照游玩。孟德龙摄(人民视觉)
年2月3日,“武侯祠成都大庙会”开幕。截至正月初六17:30,共有83.25万人次到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逛庙会、过大年。图为庙会上身着汉服起舞的少年。资料图片
从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三转一响”,到汽车、手机、电脑、电冰箱“新四大件”,在产业升级中不断更新换代的“四大件”浓缩了中国家庭消费从温饱到小康的变迁;
从供销社、小卖铺和百货大楼门前的排队长龙,到京东、淘宝、拼多多平台上井喷的流量,在经济发展中不断进化蜕变的消费场景,彰显了中国人的消费选择从“有什么买什么”到积箧盈藏难以取舍的变迁;
从棉布、面粉、煤炭等生活必需品到香车、美酒、美妆等“新国货”名品,在物质繁荣中不断涌现的国产品牌昭示着中国人消费产品的极大丰富和消费自信的成长成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消费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流通方式创新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显现。消费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优化调整,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货品极大丰盈、品质优质上乘、门类多元齐全、技术含量与日俱增……中国的消费品不仅能充分满足国内居民需求,更以昂扬之姿、以“新国货”之名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而中国的消费市场,也以其巨大的体量和无可估量的潜力吸引着全球目光。70年来,中国消费领域取得的成就,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可能。
从“三转一响”到“黑科技”
“四大件”,折射消费变迁
本报记者李婕
有些经典词汇,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总能轻易地串联今昔,“四大件”就是其一。
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这出了名的“三转一响”,象征着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在年,平均每百户城镇家庭仅拥有自行车6.7辆、机械手表10只、电子管收音机2.7部。当时像这样的耐用品,是一个家庭的稀罕物。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旧日稀缺日渐丰富,新的潮流又开始引领风尚。改革开放后,“三转一响”已经普及,电视机成了千家万户的新期盼。北京市民老夏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买了一台夏普的小彩电,周边邻里都来围观,“电视少,彩色电视更是稀奇,来看电视机的比看电视节目的多!”毕竟到年,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视机仅32台,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视机仅0.4台。
当时钟拨转到年,不仅冰箱、洗衣机、彩色电视机在城乡居民家庭普及,空调、热水器、移动电话、计算机、汽车也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一个家庭的必备早已不是“三大件”“四大件”,而是“需要哪些件,处处买得着,家家用得好”。
既然件件都有了,可还缺个啥?如今的“四大件”已有了新的内涵。
——是升级的“四大件”。一个现代家庭基本少不了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和空调,看看市场上的选购热点:电视机要4K高清大屏的、洗衣机要滚筒除菌的、电冰箱要双开门大容量的、空调要静音且调温均匀的……“四大件”更高级、更讲品质了。
——是新晋的“四大件”。近年来,智能绿色家电成了家庭“新宠”。空气净化器、净水器、洗碗机、扫地机器人……这些围绕健康生活、释放“黑科技”魅力、帮助人们从家务中解放双手的时尚新品,飞速进入中国家庭。
从一辆普普通通的自行车起步,“四大件”浓缩了新中国70年家庭消费变迁足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家庭条件的改善联手踩实了每个脚印,共同迈上百姓的幸福生活路。
从稀缺到寻常
“买全球”,渠道多有底气
本报记者孔德晨
在超市选购进口货、找代购、海淘、海外直邮……新中国成立70年来,进口货由稀缺到寻常,世界各地的商品走进百姓家中,中国人购买进口货也有了五花八门的选择和方式。
这种情形,在早些年是中国人完全想象不到的。即使到上世纪80年代初,谁家有一台进口彩电,整栋楼都会投来艳羡的目光。细心的主妇,还会缝制一个漂亮的电视机罩,把这家中的“洋大件”好好保护起来。想买进口货也不容易,不仅要到指定商店,还要通过侨汇券等购买。天津、深圳等地出现了专门买卖进口商品的洋货市场。
随着中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进口货的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中国制造”突飞猛进,中国在多个工业品类中做到世界第一,进口货已不像当年那么众星捧月,而是融入中国消费者的日常。
张欣怡是北京一位普通上班族,平时经常购买进口化妆品。“记得上学时,班上如果有同学家长出国一趟,回来一定会炫耀从国外带回来的各种商品,这在当时是很稀罕的事情。”渐渐地,网购兴起,买进口化妆品越来越方便。“我现在经常在京东的海囤全球上买进口货。”中国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增势喜人。年,中国增设22个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总数达到35个,同时大幅提高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免税限额至全年2.6万元,增加63个进口免税的税目。在京东海囤全球等跨境电商平台上,时尚、美妆、母婴、家居等商品直接从美欧等70多个国家采购,进口蔬菜、水果等生鲜类产品都能一键购全。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累计达成意向成交.3亿美元,进口商品不仅让老百姓生活更加美好,也有利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中国消费者“买全球”,吸引着国外厂商为中国市场定制产品。澳大利亚一家蜂胶产品企业表示,通过与网易考拉合作,将蜂胶制成漱口水、肥皂等个护产品,成功打造了中国消费者喜爱的爆款。意大利一家皮包工厂为中国消费者做有别于欧洲市场的设计,为他们赢得了更多顾客。
“今天能够轻松‘买全球’,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张欣怡深有感触。
从米面油到时尚前沿
“新国货”,品质点亮自信
本报记者杨俊峰
初秋的上海展览中心里,参会观众端详起手中的“墨水鸡尾酒”——这是酒饮品牌“RIO”和文具品牌“英雄”跨界合作的产品;展馆另一侧,女孩子们则摩挲着手中的“故宫·润百颜”联名口红……
这里是第三届国际时尚消费品博览会的现场。会场上,“马利”画材、“中华”铅笔、“老凤祥”珠宝等国货品牌纷纷亮相,多个经典国货以跨IP合作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线。现场人头攒动,折射出消费者对“新国货”的追捧。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消费的物品主要是棉布、面粉、煤炭等基础物资,国营商店柜台常见的也是钢笔、纸张、牙膏、肥皂、电灯泡等生活必需品供应,生产企业没什么品牌意识,消费者更没有品牌的概念。山西省朔州市的孙女士回忆:“我家是非农户,当时每月一人能分到36斤粮,多余的粮票置换细粮来提高生活水平。我结婚生子之后家里没有锅,就用50斤粮票换了一口电炒锅。那时候能买到想买的东西就很满意了,不会去考虑牌子。”
物资短缺的情况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得到缓解,百姓的生活需求向耐用消费品过渡。国产品牌开始崭露头角,永久自行车、上海手表、蝴蝶牌缝纫机、红灯牌收音机等红遍街头巷尾。
年,中国人均GDP上升至美元,中国居民进入了从温饱向小康、从吃穿向住行、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时代。与消费升级同步发生的是更多中国品牌的出现和消费者对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