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主动脉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国首例成功救治低龄类马凡综合征重症患 [复制链接]

1#

马凡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心血管、骨骼以及眼部病变,其中以心血管病变最为致命,可引起心衰、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这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近日,医院心血管外科谌启辉专家团队成功救治一名“类马凡综合征”重症患者。患者年仅2岁,手术替换了主动脉根部,并以成人标准置换了严重病变的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对三尖瓣及肺动脉瓣给予了修复。检索国内文献发现,对年龄如此小的患儿同期实施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及四处瓣膜手术,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患儿于出生后5个月被发现患上了先天性心脏病“类马凡综合征”,因病情迅速加重,导致其长期处于心衰状态并合并重度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

据了解,患儿有一个姐姐,在两岁时也因类似疾医院寻求治疗,最终因保守治疗无效夭折,共花费二十余万元,家庭因病致贫。

经济困难,治不起病,患儿于两个月前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无法平卧。

患儿父母向老家河南求助,2月17日,医院派出专业转运团队将患儿从温州瑞安家中转运至郑州接受治疗。

到院后检查发现,患儿升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扩张超过成人主动脉正常值,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肺动脉瓣轻中度关闭不全,心脏极重度扩张,同时伴有心功能不全、轻度肺动脉高压、双侧腹股沟可复性疝气以及鸡胸等,属重症“类马凡综合征”。

“这名患儿骨骼病变明显,但因发病早,心血管病变严重,两眼目前正常,专家讨论后认为更可能是患了艾登氏综合征,但明确诊断需要基因检测和长期观察。”医院心血管外科三病区(小儿心脏外科)主任医师谌启辉说,患儿长期处于心衰状态,心脏已极度增大,其左心室放在成年人身上也属于中度增大,现在病情再次加重,如果继续延误治疗,结果就会和他的姐姐一样。

明确病情后,专家团队立即组织多学科会诊并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先积极纠正心衰,改善营养及全身状态,再按计划手术。

考虑到患儿家庭困难情况,医院免费为患儿及家属提供住院期间的餐食,同时启动贫困家庭先心病患儿慈善救助程序,并由医疗事业发展与社会工作部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心理舒导。爱心机构也积极利用平台筹措善款。

经过积极的支持治疗,患儿入院后第二天就可以平卧,精神、睡眠、饮食状态均明显改善,但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患儿体质弱,住院第二周不幸感染甲流,致使原定的手术计划被迫推迟。

在给予一个月的术前强化营养治疗后,患儿的身体状态可以耐受住手术了。

3月22日,在手术室、麻醉科、体外循环团队和心外科ICU团队等多学科的配合下,手术如期进行。考虑到患者年龄小、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谌启辉邀请了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我院名誉院长王平凡教授共同为患儿主刀手术。

手术团队从患儿胸骨正中打开切口后发现:患儿主动脉根部瘤样扩张,升主动脉扩张;心脏因全部四个瓣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关闭不全,导致舒张期血液返流,容量负荷过大,心肌膨大如同吹起来的气球一样占据了大半个胸腔。

手术团队迅速为患儿建立常规体外循环,按预先制定的手术方案,为患儿实施了主动脉根部替换术(Bentall),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肺动脉瓣成形术,左心房折叠、左心耳切除术以及心脏表面临时起搏器安置术共6项手术。

术中,患儿心脏停跳分钟后恢复律动,经分钟的辅助循环调整后恢复正常血液循环。手术最终成功完成。

患儿术后成功转入重症监护室,经过13天的精心护理,顺利转回普通病房,目前已康复出院。出院前患儿心脏明显缩小了约50%,心脏功能和四个瓣膜功能均恢复正常,可以自由下床活动,营养状态明显改善。

先心病在中国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7‰~11‰,这意味着我国每年新增先心病新生儿约12万例,河南省每年新增约余例。

近年来,医院小儿心脏中心积极致力于贫困家庭先心病患儿慈善救助工作,积极参与省内外急危重症先心患儿转运,累计救助先心病患儿余例,救助资金超过1亿元,在重症复杂先心病外科救治方面不断实现水平突破,用仁心臻术守护小儿心脏健康。

(医院阚宗兵于炎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