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主动脉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投资策略专题成长股投资时钟,速度与加速度 [复制链接]

1#
北京有什么地方治疗好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泰证券,张馨元、王以)

1成长股渗透率曲线的两个思考

我们在年9月2日发布的《论空间,“开箱”专精特新小巨人》深度研究中,首次提出新兴产业链比较的五维度模型,五大比较维度分别为成长、粒度、景气、筹码、*策,在前述报告中,我们对成长(业绩空间)、粒度(竞争格局)两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业绩空间三支柱理论(即业绩空间≈渗透率+国产率+市占率的综合提升空间)。

进一步地,我们在年1月6日发布的《穿越凛冬—寻找景气逆行者与领航者》深度研究中,上线产品华泰策略新兴产业链景气指数,为新兴产业链景气维度的比较搭建了定量框架。本篇报告中,我们将聚焦估值(筹码)问题,完善我们的产业链比较“拼图”。估值与筹码问题可以拆解为两点来理解:第一,中长期的估值中枢变化,第二,短期的筹码拥挤度变化。本篇报告将重点探讨中长期估值中枢变化问题,并试图厘清其与渗透率的互动关系。

成长股的四种模式vs渗透率曲线的两种形态

我们在《论空间,“开箱”专精特新小巨人》中提出,产业经济学视角下,新兴产业的渗透率成长曲线通常是种族增长的S型曲线,全球智能手机、挪威新能源车等经典案例均符合此规律。我们进一步审视了近30年内国内外比较经典的技术变革,包括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美国互联网产业、国内空调产业,年后兴起的国内LED产业、国内手游产业,年后兴起的全球TWS产业、国内新能源车产业。上述七大产业的渗透率增长也基本符合S型种族增长曲线,尽管天花板、渗透速度等多有差异,但曲线形态高度相似,说明渗透率增长的S型曲线有其稳定性、普适性和重要的前瞻意义。

但上述结论可能有边界。新兴产业的成长逻辑,可以分为两类:第一,供给侧创新,第二,需求侧升级。后者主要对应消费升级,代表性案例为医美、植发、扫地机器人等,前者在工信部“专精特新”的释义文本中,得到进一步明确,供给侧创新又可分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其中,技术创新居于优先地位,信息技术创新的代表为互联网、智能手机、智能车,能源技术创新的代表为新能源车、光伏、风电、氢能,医药生物技术创新的代表为创新药等;制度创新为次,管理制度创新的代表为云计算/SaaS(各类企业上云,提升管理效率);商业模式创新居后,代表性案例为网购、O2O、直播电商、CXO等。

技术创新以外的成长模式,可能更倾向于线性增长渗透。我们选取云计算、网购与CXO、医美分别作为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消费升级的代表性产业,观察其渗透率的增长路径。上述产业的渗透率增长均不符合S型种族增长曲线特征,而更接近于线性增长。换言之,当我们考虑某个新兴产业的成长节奏时,可能首先需要区分,其成长模式到底是技术创新,还是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消费升级。上述四条路经的成长节奏或有较大差异。

生命周期的两个变量vs投资时钟的四个象限

通常投资者认为,在某个新兴产业进入成熟期前,有三个阶段——导入期、加速期、减速期(当然,结合前述讨论,此处仅针对技术创新模式的新兴产业),上述视角大体上没有问题,这是沿着渗透率的速度,或者其一阶导/斜率的思路,进行的阶段划分。当渗透率速度开始明显上升(一般情况下,这个临界点处于渗透率5%左右),产业生命周期从导入期切换到加速期;当渗透率速度触顶时,加速期结束,产业生命周期切换到减速期;当渗透率速度下降到0附近时,减速期结束,产业生命周期切换到成熟期,此时产业内涵也不再符合“新兴”特征。

但事实上,如果我们把渗透率的加速度,或其二阶导纳入分析框架中,上述三阶段模型会变为四阶段,在三阶段模型下的“加速期”,存在两个显著不同的子阶段,加速期前段,渗透率速度与加速度同步上升,加速期后段,渗透率速度仍然在上升,但加速度已触顶回落。我们将前一个阶段命名为“奇点时刻”,取“从量变到质变”之意,在奇点时刻,渗透率速度与加速度同步上行,产业逻辑站稳,业绩持续超预期,投资逻辑从主题转向赛道。

2加速度决定估值,相对估值的“天花板”常现于奇点时刻

为何要将加速度纳入新兴产业生命周期的划分框架?为何奇点时刻有必要单独从加速期中划分出来?我们梳理了历史上六大新兴产业(美国互联网、国内空调、全球智能手机、国内手游、国内LED、全球TWS),发现其估值中枢,与渗透率的加速度(而非速度)有稳定的、显著的关联性——新兴产业相对估值趋势性抬升的时点,几乎都出现在奇点时刻初(渗透率突破5%),相对估值中枢的顶,几乎都出现在奇点时刻末(渗透率加速度触顶,通常对应20%左右的渗透率)。

换言之,新兴产业全生命周期中最显著的一次戴维斯双击机会,大概率在奇点时刻兑现。当渗透率加速度触顶、产业迈过奇点时刻后,投资者应当降低挣“估值钱”的预期。

在展开案例分析前,我们进行两处说明:1)此处的相对估值,我们以行业指数估值相对于大盘指数估值衡量,对于A股,大盘指数选取Wind全A,对于美股,大盘指数选取标普,选择相对估值能够剔除市场β带来的影响,如宏观贴现率对估值的影响、市场风险偏好系统性变化对估值的影响,相对估值能够保留较为纯粹的产业因素;2)相对估值中枢与相对估值的概念不同,前者指行业指数能够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站稳的估值平台,是个中期变量,而相对估值是个短变量,相对估值可能在奇点时刻后再创新高(如交易泡沫化),但通常无法长期站稳。

-:美国互联网

以每百户家庭互联网接入量表征互联网渗透率,年底美国互联网渗透率不到5%,年底渗透率超过%,美国互联网产业经历了较为完整的渗透率提升四阶段:

1Q93前导入期(渗透率5%):美苏冷战后,互联网逐渐由*用普及到科研机构。80年代的美国,互联网在学术界流传应用,电子邮件开始受到普及应用,此时个人用户接触使用互联网,电子邮件开始变成了一种交流与通信的工具。这一阶段行业估值中枢受市场环境影响较大。

2Q93-3Q95奇点时刻(渗透率5-20%):年克林顿*府宣布实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同时万维网的诞生开启Web1.0时代,浏览器鼻祖网景公司的创立加速推动了互联网的商业化热潮,互联网在此阶段快速走向了大众,产业趋势逐步明朗,随着渗透率加速攀升,标普信息技术行业相对估值从0.9x上升至1.6x。

4Q95-3Q99加速期(渗透率20-90%):在互联网经历第一波热潮、渗透率突破20%以后,很快迎来了专属于互联网的产业资本投资热潮。美国风投资本在同时期快速发展,据NVCA年报,年美国风险投资中超50%的资金投向了火热的互联网产业。同时期内,众多未来的互联网巨头,如亚马逊、谷歌、微软群雄并起,行业较前一阶段更商业化、多极化,内部竞争更加激烈,行业相对估值中枢基本维持在1.6x一线。

4Q99-2Q07减速期(渗透率>90%):行业渗透率斜率变缓,但在经过上两个阶段的快速成长后,狂热的资本继续追加投入,涌入二级市场的资金已经远远超过新用户增长速度与行业业绩增速,互联网泡沫扩大;行业相对估值在新世纪初触顶,然后在一年半时间内快速回落,回到1.6x左右的震荡位,此后直至07年年中,美国互联网渗透率接近饱和时,标普信息技术行业相对估值均维持在1.6x一线附近。这一阶段市场经历显著的产能出清,头部玩家更加集中,且头部玩家受益于海外扩张——全球互联网渗透率加速提升。

-:中国空调

以城镇居民每百户空调拥有量表征空调渗透率,年底渗透率不到5%,年底渗透率超过%,国内空调产业经历了较为完整的渗透率提升四阶段:

1Q95前导入期(渗透率5%):现今随处可见的空调在90年代时是名副其实的新兴产业,94年底城镇每百户空调拥有量不超过5台,高技术成本制约空调渗透空间,空调行业相对估值波动性强而趋势性弱。

2Q95-1Q98奇点时刻(渗透率5-15%):外资品牌进入国内,引入先进生产设备及技术,技术降本推动国内需求迅速升温,空调渗透率加速提升,产业趋势明朗化。95年一季度空调渗透率首次突破5%,此后行业相对估值快速上行,到98年一季度渗透率加速度见顶前,空调行业相对PETTM从0.4x上升至0.8x。

2Q98-3Q05加速期(渗透率15-75%):这一阶段渗透率速度仍然在上升,但由于产能急速扩张,主要玩家进入价格战,据艾肯家电网,01-04年我国空调内销出货均价从元下降至元。市场竞争格局的恶化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快速下滑,有量无利,估值中枢快速回落;04年后随着格力、美的逐步确立龙头地位,产能大幅出清,行业相对估值再度回升至0.8x一线。

4Q05至今减速期(渗透率>75%):渗透率速度触顶回落,行业业绩增长高峰迈过,但空调行业相对估值基本持平在0.8x一线,原因有三:第一,经过前期的行业洗牌,这一阶段上市空调企业终于迎来了龙头进阶,CR3市占率稳步提升,对应龙头ROE长期稳定在较高水平;第二,年后龙头成功“出海”,出口带来新的增长动能;第三,14年后北向资金入市,空调作为外资偏好的白马风格,收获投资者结构变化带来的估值溢价。

6-:全球智能手机

4Q05前导入期(渗透率<5%):上世纪90年代智能手机就在美国面世,但此时受到技术成本限制,智能手机的售价较高,普及缓慢。且A股消费电子企业并未切入智能手机核心供应链,01-05年期间估值随熊市大环境同步走弱。

1Q06-1Q12奇点时刻(渗透率5-30%):05年四季度智能手机渗透率首次突破5%,07年6月苹果推出iPhone3G,开启了智能手机全触屏的新时代。但由于08-09年上半年次贷危机的影响,智能手机渗透率的提升节奏被“打乱”,直到09年三季度A股消费电子行业营收同比才转正,年4季度,划时代产品iPhone4发布,消费电子相对估值达到3.2x,较期初的0.4x大幅抬升。

2Q12-4Q13加速期(渗透率30-55%):这一阶段全球智能手机渗透率继续加速上行,A股消费电子行业营收同比趋势上行,业绩放量兑现,行业相对估值中枢基本稳定在3.2x一线。

1Q14-3Q16减速期(渗透率55%-75%):智能手机渗透率在达到55%后增速放缓,年渗透率到达75%,由此进入基本饱和状态;Vivo、Oppo、华为等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在此期间快速抢夺市场份额,行业内部竞争加剧,消费电子相对估值从3.2x趋势下滑至2.0x一线。

-:中国手游

3Q12前导入期(渗透率<5%):随着09年后iPhone和安卓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游戏开始兴起,这一阶段国内爆款手游以代理国外游戏开发者产品为主,且主要为单机产品,如《神庙逃亡》、《愤怒的小鸟》等。彼时A股上市游戏公司主营业务仍然是端游页游。

4Q12-2Q14奇点时刻(渗透率5-25%):12年三季度国内移动游戏渗透率首度突破5%,以《大掌门》、《我叫MT》等为代表的国产爆款手游出现,实现千万级流水,点燃一级、二级市场投资热情。13年下半年开始,国内老牌端游厂商大举入局手游领域,腾讯接连推出休闲类爆款手游《天天爱消除》、《天天酷跑》和《节奏大师》,网易推出《迷你西游》等,完美世界推出爆款手游《射雕侠侣》。14年二季度手游渗透率突破20%,渗透率加速度触顶。在此期间内,A股游戏行业相对估值从3.8x上升至7.1x。

3Q14-3Q16加速期(渗透率25-50%):国内手游渗透率继续加速上行,现象级产品开始为龙头游戏厂商带来业绩释放红利;15年3月网易《梦幻西游》手游上线,开启长期霸榜;15年10月,腾讯《王者荣耀》上线,moba手游迎来高光。16年三季度手游渗透率逼近50%,渗透率速度触顶,在此期间,A股游戏行业相对估值进一步上移至9.0x,考虑主要爆款产品并非来自于A股游戏开发商,事实上估值已经呈现泡沫化。

4Q16-3Q20减速期(渗透率50%-75%):随着手游渗透率增速的高峰走过、*策逆风扰动(18年游戏版号暂停发放)、以及行业洗牌(腾讯网易凭借旗舰产品不断扩张其市场份额),A股游戏行业估值中枢趋势性回落,PSTTM(相对全A)从期初的9.0x下跌至3.8x。A股游戏行业估值中枢难以站稳高位,除了产业本身的生命周期+*策因素外,前期估值预期中包含的国产替代、龙头进阶逻辑被证伪,也是重要因素。(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中国LED

4Q12前导入期(渗透率<5%):年起随着我国禁用高于W白炽灯,LED照明在国内市场逐步受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