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主动脉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食管的解剖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中医疗法 http://pf.39.net/bdfyy/

食管癌俗称“食道癌”,是我们河南地区最常见的食管疾病,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其基本的治疗原则。早期食管癌五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术后不需要放化疗。因而,食管癌的早期筛查就凸显重要。今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食管的解剖,这是我们认识食管疾病的基础。

食管起始部在第6颈椎环状软骨水平,连接咽的末端,肛侧连接于胃食管接合部(贲门)。食管长度与身高有关,随年龄、性别、个人习惯而不同。体表标志测量:患者仰卧位,头部后仰过伸,直线测量下门齿至剑突下端的距离,其等于下门齿到隔食管裂孔的距离。在活体内,最重要的定位点是上切齿(门齿),其到咽食管接合部长约15cm。如果经外鼻孔定位,必须增加2~3cm。一般认为成人食管的长度约为25cm,门齿距贲门的距离约40cm(39~48cm)。各解剖部位的理论定位如下:

·门齿到食管开口的距离15cm

·门齿到主动脉弓水平22.5cm

·门齿到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27.5cm

·门齿到食管穿过膈肌处40cm

食管相对固定,在吞咽、仰头、呼吸等情况下,可上下活动(肛侧可移动1~3cm),可因受周围组织压迫而移位。其腔径肛侧略大于口侧,在静息状态下,食管狭窄部约1.35cm宽,粗大部约1.88cm宽,以膈上最为粗大,约2.2cm;食管进食膨胀时,内径可增粗达3cm。

食管大体外观

食管的3个压迹:

①主动脉弓压迫食管左侧壁,相当于第四胸椎水平;

②左主支气管压迫食管左前壁,相当于第四胸椎下缘水平;

③左心房压迫食管前壁。了解以上的生理狭窄及压迹,可指导临床定位及定性,6`0i4m"L"y%K如避免在食管造影时误诊为食管肿瘤;左心房压迹加深,提示左心房扩大;胃镜见食管壁有主动脉搏动点(主动脉压迹),以此测量距病变的距离。而很多食管疾病好发在狭窄部位,如:食管异物、化学烧伤和肿瘤,其中以支气管主动脉狭窄最常受累。

食管的弯曲:

食管,主要位于人体的中线处,但有3个轻度弯曲:在颈部,食管位于中线或轻度偏左,在其跨过左主支气管时轻度偏左,在隆突下,食管向右回到中线;在心包后,食管再度偏左,并穿过膈肌裂孔。用椎体平面来解释,就是:食管在T1偏向中线的左侧,T6偏向右侧,T10再度偏向左侧。

食管的自然狭窄:

食管因受周围解剖结构的影响及其功能需要,有3个主要生理狭窄:

1.咽食管狭窄:由环状软骨和环咽肌构成。位于环状软骨下缘,食管入口处,即食管上括约肌,相当于第六颈椎水平。直径:1.7×2.3cm。

2.支气管主动脉狭窄:因主动脉弓和左主支气管造成,位于主动脉弓及气管分叉后方,第四胸椎下缘水平。在解剖上,存在两个独立的狭窄:①T4的主动脉弓水平,直径:1.9×2.3cm;②T5的支气管水平,直径:1.7×2.3cm。

3.膈狭窄:因膈脚形成裂孔所致;位于膈食管裂孔处,即食管下括约肌,相当于10~11(或T9~T10)胸椎水平。直径:2.3cm。

第一、二压迹处可同时表现为解剖性狭窄,故也有观点认为,食管有上、下括约肌、胸廓入口、主动脉弓及左主支气管等5处狭窄。

以上狭窄部位,是多种食管疾病的好发部位,如肿瘤、食管炎、异物、憩室及失弛症等。除以上主要狭窄外,还有一些不明显的、不恒定的狭窄。如:①胸骨后狭窄:在胸廓入口处,位于咽食管狭窄和支气管主动脉狭窄之间,第二胸椎下缘水平;②贲门狭窄:位于心包后,可因二尖瓣病变、左心房增大造成;③膈上狭窄:因主动脉屈曲延长或动脉硬化造成。

食管3个主要狭窄之间,形成两个扩张的区域,分别是:①上段:位于环咽和支气管主动脉狭窄之间;②下段:位于支气管主动脉和膈狭窄之间。

食管的毗邻

食管整体包盖在纵隔结缔组织内,食管和气管被两个筋膜即气管前筋膜和椎前筋膜包盖。

气管前的间隙被称为气管前间隙,食管后的间隙被称为椎前间隙,在颈部和纵隔的这两个间隙是延续的,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筋膜和气管之间,起于舌骨,止于心包。椎前间隙在颈部起自颅底,下达膈肌,直接毗邻食管后壁。医源性下咽或食管穿孔会在此腔隙内积液。肿瘤和感染继发的食管穿孔(医源性或自发性),会造成致命的纵隔感染。

食管是纵隔内活动度最大的脏器,这是不开胸切除食管的解剖基础。

0G.U7[#[6H9L2Z5M0]胸外科,胸外科网站,胸外科论坛食管分段

食管有多种人为的分段方法:

1.解剖学分段:根据食管所在的解剖部位分为颈段(第六颈椎到第一胸椎,3~5cm长)、胸段(第一到第十胸椎,18~22cm长)及腹段(第11~12胸椎,3~6cm长)3段。2.生理学分段:依据食管不同部位的生理特点,分为食管上括约肌、食管体部及食管下括约肌3段。

3.胸外科临床食管分段方法见图示。

颈段食管:从食管入口(环状软骨下缘)到胸廓入口(胸骨切迹、第二胸椎下缘水平);距门齿15~18cm。长约3cm。胸内食管(包括腹段食管):

胸上段:胸入口(胸骨切迹)到气管隆突下缘(第四胸椎下缘水平);距门齿18~24cm,长约6cm。

胸中段:气管隆突到食管胃连接部中点(第八胸椎水平)的口侧段;距门齿24~32cm,长约8cm。

胸下段(包括腹段):隆突下缘至食管胃连接部(约第十一胸椎水平)中点的肛侧段;距门齿32~40cm,长约8cm,其中包括了腹段食管,其长度约3cm。

另一临床分法为颈段、中段和下段。颈段食管起自环状软骨到胸腔入口(从切齿算10~18cm)。中段食管从胸腔入口至气管分叉与食管胃交界的中点(19~34cm)。下段食管从气管分叉与食管胃交界的中点到食管胃交界处(35~44cm)。

必须注意的是,食管病变常累及一段以上的食管,在采用两段合称时,病变的主体段在前,次体段在后,如胸中上段食管憩室指憩室开口主要位于胸中段,累及了上段;胸上中段食管癌指瘤体主要位于胸上段,累及胸中段。

颈段食管、咽食管连接

颈段食管长约5cm,颈部食管的走行稍呈弧形,凸向左侧,位于气管后方稍偏左侧,故左颈部切口最便于显露食管。

颈段食管的比邻

食管前壁:在喉和气管的背侧。上段食管的前方为喉,是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的气管后间隙。食管的开口,即所谓的环咽夹(cricopharyngealpinchcock),长1~2cm。其纵行肌层的部分肌纤维止于气管后壁,称为气管食管肌,是食管的肌性附着点之一。

食管前外侧壁:共有4个重要解剖结构,从内到外分别为:①颈动脉鞘;②甲状腺下动脉;③甲状腺左或右叶喉返神经。由于食管偏左,故食管的左侧壁更贴近颈动脉鞘、甲状腺左叶和左喉返神经。其他相关的结构有:颈段食管远端的左侧与胸导管比邻,在颈部胸导管的最高点可达第七颈椎水平,高出锁骨水平以上3~4m,止于左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汇合处。

食管后壁:毗邻翼状筋膜、椎前筋膜、颈长肌和椎体。翼状筋膜和椎前筋膜构成食管后间隙(retrovisceralspace),即所谓的“危险间隙”,其从颅底一直延续到纵隔,其止点不像以前解剖书所述的在第四胸椎水平,而是止于膈肌。

生理薄弱点

颈段食管的后壁在环咽肌的上、下有2个薄弱区,这一区域会成为获得性外牵型憩室(Zenker和Laimer憩室)的部位,也是食管镜引起食管穿孔的好发部位,但咽下憩室并不仅局限在这一部位,其他部位的颈段憩室原因不明,绝大多数发生在左侧壁,位于椎前筋膜和气管旁筋膜之间。

食管解剖临床特点

独特的食管解剖使术后易发生并发症:

1.食管粘膜下层有较丰富的脂肪,使其上面的鳞状上皮粘膜容易移动,切断后易回缩。因此,作食管吻合时,要注意每一针缝线都要缝住粘膜的切缘,否则易并发吻合口瘘。

2.食管外层缺乏浆膜层,只有一层薄的纤维膜,是易造成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之一。食管肌层比较脆弱,作吻合时如缝线太浅,会撕破肌层。

3.食管粘膜下层有丰富的淋巴管,它与气管旁、后纵隔、颈部、主动脉旁和胃周淋巴结有密集的交通,使“根治性切除”难以奏效。由于食管癌的肿瘤细胞常沿粘膜下向上转移到距肿瘤块4~6cm处,因此,上段食管切缘应距肿瘤块6~10cm,以免肿瘤复发。

4.胸段食管的血供由4~6根主动脉的食管分支提供,它们与甲状腺下、肋间、支气管、膈下和胃左动脉有侧支循环。节段性贫乏的血供是吻合口易裂的原因之一。现代对食管血供的研究,进一步发现主动脉食管分支在进入食管壁前已变为网状。因此,如经裂孔钝性游离食管时,应尽可能靠近食管壁,就可减少出血。

5.与食管手术后并发症有关的解剖特点是神经支配。食管由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胸交感干的纵隔分支和腹腔丛的回归分支支配食管,但对其功能的作用知之尚少;食管颈段,胸上段由迷走神经干的喉返神经支配,胸下段由其他迷走神经分支提供。食管切除术中损伤喉返神经后,除声带麻痹造成声音嘶哑外,可能造成更大的影响:损害食管收缩功能,食管上(环咽肌)括约肌功能受损,可引起颈段食管下咽困难和严重误吸。

6.腹段食管不仅可发生多种疾病,病因也很复杂,这些疾病包括:胃食管反流、运动异常、食管裂孔疝食管穿孔、良、恶性肿瘤。

(编辑:青青河边草-10-1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