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63.html病例来源
陆*医院(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程伟主任团队
病例简介
●基本情况:
殷XX,女,老年女性,身高:cm体重:97kg。
●主诉:
发现心脏病30+年,活动后胸痛、气促8月,加重3月。
●现病史:
30医院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怀疑心脏瓣膜病,行胸部CT检查提示主动脉增宽,医院继续治疗,患者无胸闷、心累气促症状,未予以重视及特殊处理。8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痛、心累、气促,症状进行性加重,未予以重视及特殊处理。3月前活动后胸痛、心累气促症状加重,伴头晕,医院住院,心脏彩超提示心脏瓣膜病,医院治疗,遂就诊于我院,门诊以”心脏瓣膜病“收入我科。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20余年,血压最高/mmHg,3医院疑似诊断为糖尿病,33年前行“阑尾切除术,结扎术”,3月医院住保守治疗。
●体格检查:
体温:36.5℃脉搏:9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mmHg。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正常,心尖搏动无震荡,心界向左扩大,心率98次/分,主动脉瓣区可闻及2-3/6级收缩中晚期杂音,余瓣膜区未闻及明显杂音,无心包摩擦音。周围血管征阴性。
辅助检查
1.超声诊断: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
2.科室行冠脉造影,未见冠脉明显狭窄
术前讨论
●病情诊断:
1.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二尖瓣轻-中度反流心功能Ⅲ级。
2.升主动脉瘤主动脉弓弓部扩张。
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高血压性心脏病。
4.重度肥胖。
●手术治疗方案如下:
1.心脏瓣膜病合并升主动脉瘤,可开胸行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成型备置换,备孙氏手术,可彻底处理主动脉瓣及升主动脉瘤、主动脉弓部扩张病变,但患者重度肥胖合并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围手术期风险较一般患者高。
2.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手术仅可处理主动脉瓣病变,升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弓部扩张不能同期处理,术后升主动脉破裂、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风险,同时TAVR手术面临术中瓣膜移位、瓣环撕裂、冠脉堵塞、循环崩溃、升主动脉破裂等情况,需要中转开胸手术的可能。
就治疗方案利弊性详细于患方沟通后,患方选择行TAVR手术治疗。
术前评估
TYPE0型二叶瓣,轻度钙化,冠脉高度可,法式窦结构大,左室测值小,心肌肥厚,升主动脉明显扩张,最宽处约53.9mm。
根据瓣环和流出道的平均径,可以考虑L23的瓣膜
二叶瓣
升主动脉增宽
双侧冠脉风险低
心脏略显横位,且升主动脉较短,操作难度加大
钙化不重
心肌肉增厚,心室腔很小
主动脉走形较好,升主动脉较短
入路条件好
主动脉根部解剖结构
●手术策略:
右股动脉作为主入路;
Downsize预扩,球囊评估冠脉风险以及瓣膜植入型号;
考虑Numed20球囊预扩,植入VenusA-ValveL26瓣膜,备L23;
升主动脉明显扩张,最宽处约53.9mm,操作轻柔,注意夹层风险;
心肌肥厚,心室腔小注意术中需注意补液;
左室测值小,存在自杀左室风险,提前预装瓣膜。
术中情况
主动脉根部造影
球囊预扩
20mm的球囊没有出现瓣周漏
植入瓣膜
心脏角度58°,不是橫位心,但心肌肥厚,心室小,超硬导丝支撑力不够,升主动脉宽且短,输送器反复跨瓣困难,夹层以及瓣环撕裂的风险增加。
圈套器辅助过瓣再次植入瓣膜
借用抓捕器辅助跨瓣
圈套器辅助下反复调整策略后跨瓣成功
定位瓣膜
释放
术后检查
程伟主任总结
非橫位心的患者,若升主动脉宽且短,输送器跨瓣难度将远远高于一般横位心的患者,同时手术风险也有一定增加。使用圈套器辅助跨瓣,且采取一定的手术策略,能辅助顺利跨瓣,同时,针对这样的患者,瓣膜释放也有一定的讲究!
TAVROnline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TAVROnlineH5,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