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主动脉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至于行而止美敦力主动脉和外周血管学习班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荨麻疹好医院 http://m.39.net/pf/a_4629262.html

年3月31日,美敦力携手《门诊》杂志举办的主动脉和外周血管学习班在线上顺利召开。下半场中,由海*医院曲乐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刘晓兵教授担任主持。上海交通大医院薛冠华教授、医院史伟浩教授以及海*医院的柏骏医师分享主动脉与外周动脉疾病治疗中的经验。同时,还有来自海*医院手术团队带来的精彩手术演示。(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会议精彩回看)

薛冠华:多种减容技术在下肢动脉疾病的应用

美敦力主动脉和外周血管学习班

下肢动脉疾病治疗的瓶颈在于再狭窄的防治,特别是长段闭塞病变。为预防再狭窄的发生,可以采取减容的方式,包括:溶栓、机械吸栓、机械吸栓+溶栓、斑块旋切、激光减容等,各类减容技术都有其各自的适应证。接下来通过病例分享,介绍各类减容技术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病例1(男,88岁)

主诉:突发右下肢静息痛1周。

既往史:年胆囊切除史;年“心梗”冠脉支架置入,“胸主动脉瘤”行TEVAR;年“腹主动脉瘤+右髂总动脉瘤”行EVAR;年“左颈内动脉狭窄”行CAS。

手术过程:Pacific6*80mm球囊扩张后,使用AngioJet对髂支进行血栓清除。髂动脉狭窄处置入Viabahn13mm*mm、11mm*50mm、10mm*50mm三枚支架,并使用Mustang8mm*60mm球囊扩张。复查造影:股髂动脉通畅,但远端胫腓干、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等均闭塞。路图下,穿刺股浅动脉,扩张腓动脉及胫后动脉。

术后观察:术后恢复较好,静息痛消失。

病例2(男,70岁)

主诉:重度间跛2月。

既往史:年脑积水引流术;年左肾囊肿切除;年EVAR(5个月前)。

手术过程:肱动脉入路造影,左侧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闭塞。使用8FRotarex吸栓。复查造影,显影不明显。CDT后复查造影,髂总动脉显影仍不理想,再使用Mustang12mm*60mm球囊扩张。

术后1个月复查造影:髂总动脉至远端动脉皆显影。

病例3(女,79岁)

主诉:右下肢间跛1你那,静息痛半年。

既往史:左股浅动脉支架植入4年;冠脉支架植入史。

手术过程:逆穿胫后动脉,双向开通病变。使用Saber3mm*mm预扩,并用准分子激光减容。SFA收肌管段至胫后开口植入InnoSpring4.5mm*mm、Pulsar4mm*mm支架,并使用Sterling4mm*50mm球囊后扩。

术后随访:患者术后6个月死于心肌梗死。

小结:旋切+DCB治疗适用于长段真腔。对于特殊部位,如:跨关节部位、膝下部位也适用。但可能存在远端闭塞或“无复流”现象。

病例4(男,76岁)

主诉:右下肢重度间跛3月。

危险因素:高血压、脑梗、冠心病。

术前CTA:右股浅动脉长段闭塞。

手术过程:顺行真腔开通病变,使用TurboHawk进行减容。造影显示,远端无栓塞。球囊扩张SFA、腘动脉、胫腓干和胫后动脉开口。

病例5(男,84岁)

主诉:右下肢重度间跛。

既往史:双下肢PTA+STENT反复4次。

手术过程:术中造影显示,股总动脉至膝下动脉间闭塞,使用球囊扩张。然后,对支架内再狭窄部位使用旋切+DCB。术后恢复较好。

小结:多种减容技术各有优势,临床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应用。减容+DCB,可提高血管通畅率。如果发生并发症,如:远端栓塞、出血等,一旦发现及时处理。

史伟浩:血管准备在膝下病变处理中的作用

美敦力主动脉和外周血管学习班

膝下病变由于长段、多节段、钙化严重、血管顺应性差等,存在开通困难、难以获得足够稳定的管腔、夹层、破裂、早期弹性回缩等问题。另外,严重的钙化,还会阻碍药物的吸收,且重度膝下钙化程度增加死亡和截肢的风险。所以,针对膝下病变,血管准备非常重要,具体方法包括:

1、斑块切除装置

DEFINITIVELE研究显示,定向斑块切除系统在膝下病变间跛患者中,12个月一期通常率在各长度病变中都较令人满意,约为90%,而在CLI患者中,12个月一期通常率短病变组为83%、中病变和长病变则只有73%。CALCIUM°研究结果显示,轨道式斑块切除系统(OAS)联合PTA较单纯PTA治疗,明显改善血管顺应性,无再干预率相似,且不良事件更少、更为安全。

Phoenix斑块切除系统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斑块,远端栓塞事件的发生率<1%。PRESTIGE研究显示,Phoenix斑块切除系统联合DCB在膝下动脉中重度钙化病变治疗中,能够明显降低残余狭窄比例,且术后夹层发生率较单纯DCB更低。

2、腔内震波碎囊(IVL)

PADⅢOS亚组研究显示,对于膝下动脉重度钙化病变,IVL治疗后狭窄率从术前83%降至28%,再联合其他治疗,最终达到23%,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3、SPUR临时支架

DEEP研究结果显示,SPUR联合DCB治疗6个月一期通常率可达88.9%,94.1%免于靶肢体重大截肢和CD-TLR。另有DEEPEROUS和DEEPERLIMUS研究正在开展中。

4、合理的优化球囊扩张策略鉴于多数产品还无法在临床中使用,实际操作中还是以优化的球囊扩张策略最为常用。首先,使用IVUS准确测量血管直径,指导球囊的选择。血管造影往往低估了血管直径使得球囊选择偏小,导致扩张不全、残余狭窄,而IVUS评估往往更精确。其次,可以选择一些特殊的球囊进行扩张,包括:刻痕球囊、限制性扩张球囊、膝下非顺应性球囊等。另外,使用递增球囊、延长扩张时间也能改善疗效。

总之,针对膝下病变,尤其是钙化病变,充分的血管准备是治疗的关键。血管准备的目的在于改变血管顺应性,在所有血管准备策略中,应当首选斑块切除装置,以降低病变负荷。在国内现阶段器械不足的条件下,通过掌握合理的优化扩张策略,也有助于提高疗效。

柏骏:BMS在ISF中的应用

美敦力主动脉和外周血管学习班

ISF(原位逆行开窗)在累及弓上分支的主动脉病变中应用广泛,国内多家中心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主要目的是延长锚定区、修复主动脉病变、重建分支动脉、保存靶器官。ISF中分支支架的应用是维持分支动脉通畅的必要条件。国内外绝大多数使用覆膜支架,包括:球扩SG和自膨SG。其优势在于可获得/选择性大、预防内漏的发生。但缺点是:输送管径大(需切开);定位精确性稍差;球扩覆膜支架国内暂无上市;支撑力有限制(金属丝处);费用高昂;主动脉腔内影响血流(潜在并发症)。那么,是否可以使用球扩金属裸支架呢?对此,我中心开展了相关临床研究。自年12月~年3月,纳入31例胸主动脉病变患者。病变均累及弓上至少1支血管,或病变距离弓上分支动脉<15mm。手术方案为pTEVAR+ISR。主动脉支架:Captivia,Valiant,Ankura?。开窗器具:穿刺针/激光/Quick-Fenestrater?破膜器。预扩张球囊:高压球囊。分支支架:ExpressLD?。重建弓上分支动脉33支,其中LSA29支,LCCA4支。围手术期交界处周围造影剂渗漏3例,无特殊处理,出院前复查消失。肱动脉血栓,抗凝一周后消失。无死亡、无卒中事件发生。随访中,无内漏、死亡、卒中发生,1例LSABMS闭塞进行二次干预。

分析造影剂渗漏的可能原因,包括:分支动脉与主动脉弓所成的夹角区域;分支动脉粗大,分支支架不能完全吻合;分支动脉根部轻度扩张。所以,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ISF,要掌握适应证。对于主动脉夹层、溃疡可以常规应用,而主动脉动脉瘤则需要谨慎。球扩裸支架的优势在于:输送管径小、精准定位、扩张释放一次成形、支撑力强、铆钉效应、血流干扰小、经济。

总之,BMS独立用于ISF-TEVAR安全、有效。BMS的独立使用为ISF提供新的选择,具有显著优势,但并非适用于所有TAD,需把握适应证。期待更大样本量临床研究证实长期疗效。

手术直播展示

美敦力主动脉和外周血管学习班

颈动脉手术演示(男,52岁)

主诉:发现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5周。

既往史:5周发生脑梗入院治疗,检查时发现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性病变。

手术方案: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导致脑梗发生,考虑患者颈内动脉冗长、扭曲,开放手术难度较大,拟行CAS。

手术过程:术中造影,颈内动脉起始部上端短段、重度闭塞性病变;颈内动脉起始部明显膨大;颈内动脉冗长、扭曲。远端放置保护伞,球囊预扩后,植入支架,实现病变部位全程覆盖。术后造影,颈内动脉显影顺畅,无明显残余狭窄。

术后处理:考虑到颈内动脉起始部位容易形成跗壁血栓,所以围手术期注意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

下肢动脉手术演示

主诉:反复双下肢间跛5年,右下肢症状加重十天。

现病史:反复双下肢间跛5年,2年前外院行左下肢PTA+支架植入,复查发现支架闭塞,症状不严重。1年前右下肢症状加重,造显示:股浅动脉、腘动脉闭塞,我院行PTA+支架植入。10天前右下肢症状加重,来院就诊。

手术过程:选用SpiderFX保护装置,预防血栓脱落。使用HTCommand18导丝开通病变,球囊扩张后,在原Supera支架近远端分别植入支架。术后造影通畅,无明显残余狭窄。

本篇文章经主办方授权发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