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gdgoran.org/fengshang/chaoliu/1294.html一、业绩情况
收入.7百万美元(-18.8%),主要原因:新冠疫情导致手术择期;
心脏瓣膜业务(+.4%);
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产品业务(+40.9%);
神经介入产品业务(+17.5%);
权益股东应占亏损.3百万美元,主要原因:新冠疫情、冠脉支架带量采购、研发投入加大、员工股票激励、处置微创电生理部分股权取得一次性收益;
出售子公司微创心通、微创医疗机器人部分股权,保留控制权,税后净收益.7百万美元,计入资本公积。
融资进展:
引入机构投资者,每期融资约10亿美元;
配售融资15.4亿港元;
手术机器人融资30亿元,投后估值亿元;
心脏瓣膜业务融资1.3亿美元;
心律管理业务融资万美元,投后估值4亿美元;
骨科业务融资5.8亿元,投后估值39亿元;
联营公司电生理业务融资3亿元,投后估值48亿元;
辅助生殖业务融资万元,投后估值4.6亿元。
期后事项:
微创心通于香港联交所分拆上市,所得款项约27亿港元。
研发成果:
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30%;
国内30款产品获NMPA注册证,2款产品进入绿色审批通道;
截至年底累计20款产品进入绿色通道;
海外14款产品CE认证,4款产品FDA注册证。
心血管介入业务:
Firekingfisher?冠脉雷帕霉素洗脱钴基合金支架系统获NMPA注册证,在Firebird2?基础上行输送系统升级,在海外10个国家获14项注册证批准;
Firehawk?支架8mm和10mm获CE认证。
骨科业务:
3项产品获NMPA注册证,包括国产斑羚?Goral?全髋关节置换系统、国产逾恒?BipolarEasy?半髋关节置换系统(完善和补充了国产初次髋关节置换系统的产品线,满足高龄股骨颈骨折等患者的临床需求)、运动医学领域的特殊修复产品;
在脊柱创伤领域,Piscis?II可注射人工骨融合器和Takin?II中空脊柱微创系统于报告期内在国内上市。
海外市场4项FDA注册:Profemur?Gladiator?羟磷灰石涂层(HA)有领股骨柄和Profemur?Gladiator?骨水泥型有领股骨柄两款产品于报告期内在美国和加拿大获证上市,结合已上市的Profemur?Gladiator?Plasma股骨柄,已建立Gladiator?股骨柄系统产品体系,可适用于集于年内获批的覆性创新的AnteriorPath?前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式;
Procotyl?P髋臼杯系统、Profemur?股骨柄系列的多款股骨头,新一代适用于对部分金属离子过敏患者的Evolution?NitrX?内轴型全膝关节置换系统和Evolution?带延长杆内轴膝系统获得CE认证,针对Evolution?全膝关节置换系统,集团推出配套ICE工具,以降低成本。
Prime?多孔髋臼杯及限制性衬垫、新骨小梁涂层Prime?髋臼杯以及Dynasty?仿生双动髋臼杯已提交FDA注册申请,Profemur?骨水泥型XM?股骨柄已递交CE注册申请。
心律管理业务:
发布了自主研发的Axone?起搏电极导线的动物模型临床前研究结果,三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出产品良好的位置固定稳定性、电参数性能及生物兼容性;
已启动了Axone?电极导线的Astral-4LV临床试验,该研究数据将用于支持Axone?电极导线申请CE证书;
具备MRI兼容功能的Vega?电极导线的整个起搏器系统已提交FDA注册申请,用于心脏再同步治疗的ARC兼2DNavigo?左室电极导线也已提交CE注册申请;
拥有蓝牙技术及无线远程监控功能的新一代起搏器Alizea?、Borea?和Celea?已递交CE注册数据,并已于二零二一年一月获证。
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产品业务:
集团自主研发的Reewarm?PTX药物球囊扩张导管获得NMPA注册证;
Fontus新一代术中支架系统正在注册中;
Talos新一代胸主支架系统已提交注册数据,静脉支架系统完成首例临床植入;
在海外市场,Reewarm?以及Hercules?直管型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亦于报告期内获CE认证。
神经介入产品业务:
集团注资的RapidMedical旗下的Tigertriever、?支架型取栓装置于报告期内进入绿色通道;
Bridge?椎动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系统、Numen?弹簧圈栓塞系统以及U-Track?支撑导管系统均取得NMPA注册证;
于海外4个国家取得6项注册证。
心脏瓣膜业务:
VitaFlow?II已在国内递交注册申请,并同步于欧洲开展临床试验。VitaFlow?于阿根廷和泰国获证上市,逐步布局全球市场。
手术机器人业务:
完整地覆盖了腔镜、骨科、血管介入、经自然腔道、经皮介入手术机器人五大*金赛道;
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已于二零二一年一月完成全部注册临床试验入组工作,成为了首个在泌尿外科领域完成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病例入组的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
鸿鹄?Skywalker?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于年内进入绿色通道,并于二零二零年六月完成首次人体临床试验(FIM)的首例入组,临床工作有序推进;
集团自主研发的蜻蜓眼DFVision?三维电子腹腔镜以及医用内窥镜冷光源成功豁免临床,并已于报告期内递交注册申请。
外科医疗器械业务:
新一代膜式氧合器顺利完成首例临床入组实验(截至目前已完成所有入组),临床反馈良好。
电生理业务:
Columbus?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EasyLoop?环肺静脉标测导管、PathBuilder?可调弯导引鞘组获NMPA认证;
在7个国家获56项首次注册。
辅助生殖系统:
水萱?一次性使用无菌胚胎移植导管获批上市。
板块业绩:
心血管介入产品业务:
收入.8百万美元(-44.6%);
收入下降原因:受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影响,医疗机构门诊及手术择期进行,导致植入量同比下降,及受四季度中国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策的影响,本集团对已售但未植入的渠道中支架产品参照年执行价格所计提的价格补贴调整;
药物洗脱支架覆盖全国+医院,火鹰支架覆盖+,火鸟II覆盖+;
集采中共4项产品参与,火鸟II和Firekingfisher中选,总采购意向排名所有企业第一;
海外市场(-31.3%),第四季度开始恢复,药物洗脱支架在3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销售,医院超家,以火鹰支架为主;
Firehawk在欧洲市场销量稳步增长,已进入9个国家的医保报销目录;
在印度建立合资公司;
球囊产品收入10.6百万美元(+4%),国内覆盖家医院,新开发超家医院;
临床研究:
公司发布Firehawk?支架临床研究TARGETAllComers(TARGETAC)最新的3年随访结果及双抗治疗亚组两年结果,结果证实了Firehawk?支架与目前国际公认、临床数据最丰富的支架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高度一致;
集团在美国正式启动Firehawk?支架TARGETIVNA临床研究,并完成首例患者入组,标志着Firehawk?支架开拓主流海外市场的一项重要里程碑。该研究项目计划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近家临床中心入组约1,例患者,并将对入组患者进行5年随访,旨在取得更多的临床证据证明Firehawk?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将有助于Firehawk?支架在美国、加拿大和日本三大主流国家的落地;
Firesorb?生物可吸收雷帕霉素靶向洗脱冠脉支架系统已启动Future-III三期临床,并已完成首例入组;药物球囊、旋磨导管、微导管、震波球囊、IABP反搏系统等产品在研。
骨科业务:
收入.6百万美元(-13.7%);
收入下降主要原因:受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影响,医疗机构门诊及手术择期进行,导致植入量同比下降;
海外收入.7百万美元(-16.8%);
日本地区业务实现小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定制化产品带动植入;
随着二季度海外新冠疫情爆发销售受到重大影响,三季度呈现明显复苏趋势,并在众多主要市场恢复同比增长,但四季度的疫情反复削弱了复苏势头;
海内外团队合作优化生产效率,引入自动化设备,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中国收入29.9百万美元(+10.1%),其中关节产品收入26.6百万美元(+9.5%),主要得益于国产关节收入实现93.3%的高速增长;
医院家(+%),膝关节植入例数(+%);
集团大力推进国产关节入院,国产膝关节和国产髋关节分别于年内新开发家和家医院。国产逾恒?BipolarEasy?半髋关节置换系统于报告期内获证上市,标志着中国骨科业务已完成国内初次关节置换产品线的全部布局;
国产关节产品毛利率(+9.2%);
脊柱创伤收入3.3百万美元(+17.3%),主要得益于新产品上线,同时毛利率提升(+10.5%)。
心律管理业务:
收入.3百万美元(-16.2%),主要由于疫情影响;
海外收入.2百万美元(-16.9%),日本地区业务(.8%),直销模式的转型成效凸显,各季度销售呈稳步增长态势;
中国收入8.1百万美元(+1.8%),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下半年销售量快速恢复,收入同比增长15.5%,起搏器收入(+24.7%),继续稳固国产品牌份额第一的市场地位,完成1万台的生产,3年存活率达%,截至年底起搏器业务已进入家医院(+54%),主动导线覆盖医院(+82%)。
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产品业务:
收入68.5百万美元(+40.9%),归母净利润增长51.4%;
Castor?单分支胸主动脉支架,作为全球首款主动脉分支型支架,凭借优异的临床表现,报告期内Castor?的销售量持续快速增长,并已在全国超过家医院推广应用;
Minos?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和用于外周动脉疾病治疗的Reewarm?PTX药物球囊扩张导管稳步推进招标入院进程,贡献收入增量;
对子公司上海蓝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并新设立全资子公司上海鸿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进一步加大在外周动脉和静脉血管介入领域的研发投入力度;
Minos?已进入9个海外国家市场,于多个欧洲国家实现首例植入;
Castor?在波兰完成首例植入,进入首个海外市场;
Hercules?直管型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和Reewarm?亦分别获得CE注册证书。
神经介入产品业务:
收入32.9百万美元(+17.5%),得益于Tubridge?血管重建装置持续的快速增长(+16.6%),截至年底已进入家医院(+56.5%);
APOLLO?支架(+3.2%,下半年增速转正)自上市以来凭借其出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断夯实其在缺血性中风治疗领域的绝对领导地位;
报告期内获证的Numen?弹簧圈栓塞系统、Bridge?椎动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系统以及U-track?颅内支撑导管系统亦为该板块带来了成长新动能;
集团代理的Tigertriever?取栓支架已进入绿色通道,预计于年获证上市。
心脏瓣膜业务:
收入15.2百万美元(+.4%),受益于VitaFlow(+%)销量增至例,截至年底已覆盖全国28个省市的家医院,前20大经心医院中已覆盖18家,医院已取得领先的市场份额;
毛利率增至43.7%(+14.4%);
布局了涵盖主动脉瓣产品、二尖瓣产品、三尖瓣产品、外科瓣膜产品和手术配套产品的组合,目前有五款经导管二尖瓣在研产品,集团自主研发的产品在动物研究中得到了良好结果;
集团投资了ValCare,与其合作开发的TMV修复产品Amend?正在进行人体可行性研究,且已在以色列和欧洲完成一期首次人体MRCT,与ValCare合作的TMV置换产品Corona?正在开展动物研究;
公司还投资于4CMedical,其开发的创新TMV置换医疗器械AltaValve?正在开展早期人体可行性研究。
手术机器人业务:
集团自主研发的图迈?机器人已于年1月完成注册临床试验入组,期间图迈?机器人协助临床专家实现了多项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和里程碑意义的突破,包括首例由国产机器人辅助完成的前列腺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和腹膜后入路肾部分切除术以及首例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单孔手术等,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已具有在狭窄解剖空间内辅助医生完成复杂手术的能力,填补了该领域国产智造的空白;
集团自主研发的鸿鹄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进入绿色通道,并于二零二零年六月完成其首例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标志着鸿鹄?骨科机器人首次人体临床试验(FIM)完成首例入组,鸿鹄?骨科机器人于年1月完成了上市前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第例手术,成为国内首个完成上市前多中心临床试验病例入组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
集团于报告期内分别投资了法国血管介入机器人公司Robocath、新加坡经皮穿刺机器人公司NDR以及新加坡经前列腺穿刺机器人公司Biobot,以进入血管介入机器人领域及经皮介入机器人领域,其中血管介入机器人已在国内启动型式检验;
考虑将手术机器人业务单独分拆上市。
二、财务状况
销售收入6.5亿美元(-18.8%),主要下降原因:新冠、心血管业务集采;
毛利百万美元(-22.7%);
毛利率67.2%(-4%),主要下降原因:高毛利业务心血管集采,疫情导致产量下降,单位成本上升;
运营费用:
销售费用(-7.7%),下降原因:市场推广活动减少,销售佣金减少;
研发费用4+万美元(+27.2%),占收入30%,研发主要投向手术机器人、心血管、神经介入、新领域拓展;
管理费用(+42.5%),主要用于限制性股票、员工奖励计划;
其他收益3万美元,增加原因:持续研发投入得到*府补助,收购对价退款;
亏损2.23亿美元,归母净亏损1.9亿美元
股权交易收益重大,原因:出售机器人业务股份,税后收益1.6亿美元,出售心脏瓣膜业务部分股份,税后收益万美元。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万美元可转债全部转为普通股股权;
融资10亿美元,支持研发;
偿还1.27亿美元银行贷款;
现金余额10亿美元;
资本负债比率从61.7%下降至17%。
三、公司展望
销售收入(+20%-25%),受到疫情、冠脉支架业务集采的影响;
手术量反弹,推医院,年四季度、年一季度手术量上升;年三季度开始预计需求会稳定、大量回升;
国际业务(+):占比较大,恢复到疫情前的90%水平,业务增长主要来源于骨科和心律管理业务。
业绩指引:
骨科业务(+25%-30%):
国际业务预计实现季度环比增长,目前有明显的恢复势头;
中国业务(+40%-45%),国产关节上市形成新的收入增长点,通过国产和进口双品牌进行快速的市场渗透,未考虑骨科集采影响。
心律管理业务(+20%):
国际业务逐季度稳步恢复(+15%-20%);
中国业务(+50%),主要得益于国产起搏器。
心血管业务:
集采后销售数量下降,价格补贴冲销四季度收入,预计集采实行后价格下降,销售数量上升;
主要得益于老龄化导致医疗支出增长,病患增长率(+13%-15%);
火鹰和火鸟标外市场增长较好,火鸟II一季度销量创新高,标外市场火鸟使用量可观,对非集采的标外市场布局高端产品火鹰;
海外市场(+30%以上),得益于火鹰的销售;
附件及球囊业务(+10%以上)。
心脏瓣膜业务:
香港上市,疫情下取得万美元收入,处于领导地位,预计市场份额超40%。
毛利率(-2%):
冠脉支架业务集采于年落地,毛利率略有下降;
生产效率提升,销量提升,毛利率有提升空间;
高毛利业务快速增长,如大动脉业务、神经介入业务。
运营费用:
销售费用稳定,占收入38%左右,假设疫情稳定后市场活动恢复正常;
管理费用占收入22%-24%,略有下降,费用规模效应、全球协同,以降杠杆;
研发费用增长,占收入30%,主要支出由冠3脉业务转向机器人业务、心脏膜业务二代产品及海外临床、冠脉支架业务海外临床、新兴业务。
四、问答环节
Q:近期vitaflow销售情况如何?国内适应症的扩展趋势如何,是否会像欧美一样慢慢放开对中低风险心脏瓣膜病人的使用?
A:最近的放量,国产市场的增长较快,特别今年以来,成长非常好,目前中国批准的适应症都是高风险,但是医生自己评判,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用于中低风险的病人,根据病人情况评估,不一定按照临床要求做,因为当年美国已经在临床上证明中低风险的安全性、有效性,就治疗方法来说,中国医生还是有信心治疗所有风险范围内的病人。之后是否会通过临床来验证呢,可能上市后有些医生会通过临床来研究。随着量的增加,有些医生可能会从临床医学的角度来证明这是没问题的,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医生会根据情况自己掌握,不排除很多时候会用到中风险甚至低风险病人的身上。
Q:国产机器人上市多久以后可以像达芬奇一样放量?医生对于手术机器人的附加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