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有什么药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又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是指将组装完备的人工主动脉瓣经导管置入到病变的主动脉瓣处,在功能上完成主动脉瓣的置换。自年首例成功以来,TAVR已成为老年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欧美国家相继颁布并更新了TAVR的指导性文件。我国TAVR发展相对缓慢,年10月3日开展了首例TAVR。但自年两款国产瓣膜上市以来,我国TAVR进入快速、全面发展阶段。
1主动脉瓣疾病流行病学特点
我国尚无AS确切流行病学数据。一项单中心超声心动图数据库分析提示我国AS发病率可能低于国外。
2国内外TAVR开展现状
截至年底,国外已有十几种TAVR瓣膜获批上市应用于临床,全球共完成超过40万例TAVR。
截至年底,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约家医院共完成余例TAVR,其中年完成了多例。
3TAVR适应证
结合国情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建议TAVR适应证和禁忌证如下:
3.1绝对适应证
(1)重度AS:超声心动图示跨主动脉瓣血流速度≥4.0m/s,或跨主动脉瓣平均压力差≥40mmHg,或主动脉瓣口面积<1.0cm2,或有效主动脉瓣口面积指数<0.5cm2/m2;低流速、低压差者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多普勒超声评价或者其他影像学手段评估判断为重度AS者。(2)患者有症状:如气促、胸痛、晕厥,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以上,且该症状明确为AS所致。(3)解剖学上适合TAVR:包括瓣膜钙化程度、主动脉瓣环内径、主动脉窦内径及高度、冠状动脉开口高度、入径血管内径等。(4)纠治AS后的预期寿命超过12个月。(5)TAV。(6)外科手术极高危(无年龄要求),或中、高危且年龄≥70岁。外科手术风险评估参考
年美国瓣膜管理指南。同时符合以上所有条件者为TAVR的绝对适应证。外科术后人工生物瓣退化也作为TAVR的绝对适应证。
3.2相对适应证
(1)满足上述的3.1绝对适应证1~5,外科手术低危(STS评分<4%)且年龄≥70岁。(2)满足上述的3.1绝对适应证1、2、3、4、6的BAV,或者满足上述的3.1绝对适应证1、2、3、4的BAV,同时外科手术低危且年龄≥70岁,可在有经验中心或者有经验团队(年TAVR手术量20例以上)协助下进行TAVR。(3)满足上述的3.1绝对适应证1、2、3、4且年龄60~70岁的患者(BAV或TAV),由心脏团队根据外科手术风险及患者意愿判断为适合行TAVR。
3.3禁忌证
TAVR的禁忌证包括:左心室内血栓、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入径或者主动脉根部解剖形态上不适合TAVR(如冠状动脉堵塞风险高)、纠治AS后的预期寿命小于12个月。
4术前筛选
TAVR术前筛选包括临床因素评估及影像学评估。
临床因素评估包括:(1)是否需要置换瓣膜,包括TAVR预期获益程度;(2)外科手术风险;(3)有无TAVR禁忌证。
影像学评估是TAVR术前评估的重点,包括自体主动脉瓣膜、主动脉瓣环、主动脉、冠状动脉及外周动脉解剖情况,判断是否适合TAVR及置入瓣膜的型号。
5操作规范及术后抗栓治疗
5.1硬件设施及人员配备
5.2操作要点
5.3术后抗栓治疗
总体上,应权衡患者血栓风险和出血风险制定个体化方案。一般情况下,以双联抗血小板治疗3~6个月后,终身单药抗血小板治疗(通常为阿司匹林mg、每日1次联合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治疗3~6个月,之后阿司匹林mg、每日1次);对于发现有瓣膜血栓者,以及部分合并其他抗凝适应证的患者,予单纯抗凝治疗。
6并发症防治
6.1心脏传导阻滞
6.2瓣周漏
6.3冠状动脉阻塞
6.4卒中
6.5其他并发症
(1)局部血管并发症:
(2)心脏压塞:
(3)主动脉夹层、撕裂:
7特殊病例处理
7.1BAV
7.2外科生物瓣衰败
7.3无钙化或轻度钙化
7.4血管入径不良
7.5水平型主动脉
7.6冠状动脉开口位置低
7.7瓣膜极度钙化的AS
7.8肾功能不全
7.9合并冠心病
7.10紧急TAVR
综上,相对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版)》,《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更新版)》主要更新内容为:
(1)更新了流行病学认识,指出我国主动脉瓣病变患者风湿性病因比例较高,在BAV患者各解剖亚型的构成比中,我国患者0型(无嵴型)占比较西方国家高。
(2)更新了适应证,根据最新临床试验结果,将高龄(≥70岁)、外科手术低危险纳入相对适应证;外科手术极高危行TAVR无具体年龄要求;中危、年龄≥70岁患者也为TAVR适应证;60~70岁的患者,由心脏团队根据外科手术风险及患者意愿判断为适合行TAVR。
(3)对瓣膜置入操作步骤进行更新,强调了球囊预扩张可用于协助选择人工瓣膜型号、预测瓣膜堵塞冠状动脉的风险,指出瓣膜释放过程可辅以快速起搏降低瓣膜移位的可能性。
(4)增加了术后抗栓方案,一般情况下,以双联抗血小板治疗3~6个月后,终身单药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发现有瓣膜血栓者,以及部分合并其他抗凝指征的患者,予单纯抗凝治疗。
(5)对心脏传导阻滞、冠状动脉堵塞及瓣周漏等三个重要的并发症的防治进行更详尽的阐述及更新。
(6)在特别病例处理中,增加了肾功能不全、合并冠心病以及急诊TAVR等三种临床常见情况的处理。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更新版)》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年第6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7.1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