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主动脉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深夜在国外看急诊,才发现我们欠中国医生一 [复制链接]

1#
健康时报最权威健康资讯,因专业而信赖!

生活中不止一次听到有人吐槽国内“看病贵、看病难”

埋怨指责医生冷血、不尽责、只看钱......

与此相医院奉上神坛——医生水平更高,看病效率更高,治疗环境更好,而且国外全民免费医疗.....

健康中国摄影大赛胡瑞赢摄

然而真的是这样的吗?最近一位姑娘在网络上分享了自己在国外就医的经历:

她在美国读书时胆囊结石发作,先是去一家社区私人诊所做了B超,但至少要等2天才能拿到结果,她只能先配点止疼药控制。随着疼痛加重,3天后的晚上,她又去附近的医疗机构看急诊,却被告之至少要等7个小时才会有医生接诊。

5天后,她的B超结果还没拿到,忍不了的她到了另一家诊所花费美金加急做了B超,结果是需要手术治疗,医院预约手术,却再一次被告知预约专科医生至少要等4个月,手术费在4万-6万人民币之间,而且医保不能报销。

已经疼到崩溃的姑娘无法再等4个月,决定打飞的回国治疗。4月30日她坐飞机回国,医院的门诊,5月2日,就被送进手术室,半个小时的手术圆满结束,术后医生又实施了快速康复,6个小时候就可以下床活动。

手术后第3天,姑娘顺利出院。出院结账单费用不到1万元。

“相差太远了!”小伊感叹道:“医生给做的微创手术,技术不比美国差,医生、护士的诊疗、照顾也很专业周到。”

这样的例子并非个例,演员*在其微博上讲述了她澳大利亚工作时发烧的经历:

“中午12点,医院的急诊,高烧38.9度,当时没有医生,等待2个半小时后医生来了,跟医生沟通病况后,在我的极力要求下他同意验血,等待验血结果的三个半小时里,体温两度飙升至39度以上。面对血检结果,医生不能确诊到底是什么病因诱发持续高烧,只是觉得烧了两周了这很不正常,怀疑我得非典型性肺炎了,于是又去拍片子,结果也是NO。在这里确实拖了半个月了也没搞清楚到底是什么病,大概不到十分钟我俩自己内心做好了决定:连夜赶回国!”

“回国后,医生当即确诊是化脓性扁桃体炎,然后确定治疗方案并让我立即住院。不久后我就痊愈了。我这一次是深有体会,不用羡慕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就跟人一样谁都有优点和缺点,国外有国外的好处,但国内的就医环境和医护水平真的不是盖的,他们相对更了解国人的体质,能迅速有效,灵活变通的因人而治!”

我们欠中国医生一句道歉!

国外看病没你想得那么美好,国内看病也没你说得那么糟糕,诚然中国医疗还有许多可以完善的地方,但我们也不该就此忽视所有医护人员的付出,以及对医护人员的埋怨指责。

健康中国摄影大赛董乃德摄

医生工作压力超过其他很多行业,属于典型的“高压族”。做医生真的不容易,作为健康时报记者,每天都会接触医生,今天就给大家讲讲真实的医生!希望全社会能真正理解、体谅医生!

1.医生不是超人

医生不是超人,但他们工作起来真的像超人。

健康时报记者去采访中医院骨关节科副主任医师程桯,医院门口,程桯说自己在门诊,而当记者赶到门诊时,他却已经跑到病房了——从门诊楼2楼到住院楼8楼。

程桯6点起床,6:30出家门,7:30前查完房并开完医嘱,8:30开始看门诊,46名患者看到13:20。午餐6分钟吃完8元盒饭,然后进手术室,16:30出来后再去病房走一遍。整天的休息时间也就是手术之前助手在消*时,他在手术室的地板上坐了10分钟。

健康时报记者医院大血管外科主任孙立忠教授上手术,体验了外科医生的辛苦,从9:30进手术室到17点,52岁的孙教授一步也未离开手术台,不吃不喝,站了近8个小时。而全台手术前后加起来达到了16个小时。

健康中国摄影大赛沈旭煜摄

2.医生也会生病

医院急诊科里,有一位戴着麦克风上班的大夫,此举招来了个别患者家属的不理解,认为是对患者的冒犯。

“其实,这位30来岁的女大夫,患了声带小结,两周内不能发声,但她实在不敢休息,又不能大声说话,于是想出了这个办法,几周来她的病情越来越重,也没时间治疗。”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高恒淼告诉记者。

网络上有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女孩,嫁人绝对不要嫁给医生》,第一个理由即是:嫁给医生,你要做好准备,在你们以后的生活中,你要耐得住孤独,你将一人度过大部分的时间。他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年轻时睡眠再好也经不住值夜班时一次次被咣咣的砸门声惊醒或被成宿的手术摧垮。他的睡眠变得像玻璃纸一样脆弱。

嫁给医生,你要做好准备日夜为他身体担心。睡眠不足可间接引起各种疾病,体力严重透支,吃饭时间不定,所以许多医生都有慢性胃炎或胃溃疡,有的年纪轻轻就做过胃大切。

3.医生成材期漫长

一名医生的成长周期很长:大学本科5年,如果再继续读学位,3年硕士,3年博士,一共23年的教育,拿到博士学位就30岁了,而这时还只是一个一般的医生,等完成住院医师、专科医师等等的训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这时,已快40岁了。

国家对医生的要求是学术和临床两头干,医生常把这个要求称为“五个量”,即工作量、手术量、门诊量、文章量、课题量。程桯念叨这个五个量时,语速飞快,烂熟于心。不仅如此,医院的职称评定还可以用“马拉松”形容,7年医学院硕士毕业后,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至少6年,主治医师到副主任医师也最少6年,我们所看到的主任医师,至少是毕业后25年才能享受的资格。

4.医生也要养家

医生的工资常常让人很好奇,今天我们抛开是否有灰色收入,是否有讲课费、红包、回扣等等,仅仅就讲工资。

此前,网络上媒体报道月嫂月薪过万时,微医院医生晒出自己的工资单:发工资了,拿到工资单一看,欲哭无泪啊!到手工资才!那有人说:你有回扣和别的收入吧?抱歉,我真没有啊!

这绝不是个例。有媒体报道,今年全国所有的8年制医学博士,初次就业的起薪普遍不高,能拿到-元每月的仅医院;而95%的调查对象的收入为-元之间。

5.医生常处于危险中

医护工作与疾病为伴,这个职业有着天生的危险性,就如SARS期间,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难免被感染一样。

在记者接触的医生中有一个共识:“我们的职业现在太危险了”。这种危险有两层含义,其中之一就是职业本身的风险。

医院老年精神科主任医师鲍枫二十多年前第一次进精神科病房,就被一位患者揪着领子推到了墙上,然后围上一群目光呆滞的患者,他一下子体会到了这个职业的特点——真的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遇到精神病患者犯病,大家会本能地躲远点,因为精神病患者对自己的狂躁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但是精神科医护人员不能躲,治病时挨骂受气是常事,甚至会挨打,职业风险更大一些。”

最后,对国内医生,人们有误解,有偏见,可对那些整日忙碌,为每一个生命与死神搏斗的人,值得我们说一声,“对不起,谢谢你”!

如果你身边也有医生朋友、家人,不妨把这篇文章转给她,对他/她道一声:“辛苦了”!

健康中国摄影大赛杨润华摄

下面这些文章,对您也很有用:

几个坏习惯,会让你越来越丑、越来越笨,越来越病…

每年致死50万人,世卫组织已经呼吁停用,你常吃的食物中就有!

太有用了!这36个锦囊请收好,常见病痛不用慌!

医生跟记者的内部聊天群曝光!看看各科医生说了哪些掏心窝的话!

觉得不错,请分享和点赞哟↓↓

参考文献:

①演员*微博

②-08-23健康时报《做医生真的不容易》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内容合作请致电:-

值班主任:杨小明
  本期编辑:鲁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