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主动脉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都说秦皇汉武,其实秦始皇原本可以排名更高 [复制链接]

1#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或许再加上明太祖、康熙等寥寥几位,他们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排在第一档的皇帝。

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以上这几位的履历表都有足够的说服力。

秦始皇在他们之中,是时间最早的一位,但却不是排名最高的那位,甚至后人的评价只能说是褒贬参半。

那么是什么原因影响了秦始皇的排名呢?

答案是:秦始皇做的事情太多了。

一、秦帝国这辆战车是没有刹车的

1、商鞅的耕战体系已经无法维系

其实这个问题有一半的客观原因要算到商鞅身上。

“商鞅变法”在将秦国变得富强之时,也将秦国打造成一辆隆隆向前的战车。

商鞅用赏罚分明的爵位体系,将老秦人对外扩张的热情点燃。用对外扩张获得的土地,来兑现秦国将士的爵位和赏赐。

这个体系运转的核心在于,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新增土地,来作为这辆战车的燃料。

秦国战车隆隆向前

在战国七雄时期,商鞅的体系是可以持续运转的。

因为秦国可以不断地向东方六国发起进攻,不断地攻占新的土地,不断地注入燃料,维持这辆战车不断向前。

可是商鞅当初在设计“耕战”体系的时候,却没有为战车设计一个刹车。

如果某一天没有地方可以扩张了,怎么办?

《史记·秦始皇本纪》: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事实上,这个问题在“商鞅变法”之后一百多年就出现了。

六王毕,四海一。

秦始皇花费十年时间扫平六国,将一直的文明世界全部收入囊中。

东边,已经抵达了东海之滨,除非让秦始皇横渡太平洋去发现美洲大陆;

南边,已经跨过了长江流域,靠近岭南。在那个时候,这一片还是未经开发的原始丛林;

西边,已经到达陇西,再往西就需要穿越河西走廊,开通西域副本;

北边,已经直抵阴山,这里是毫米等降水线,也是农耕文明的天然边界,再往北就是不适合耕种的茫茫草原。

很明显,所有能够耕种的土地都已经占领了,没有新的地方可以扩张了。

商鞅的这套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新的需求,必须要做出改变了。

秦帝国也必须停下脚步,来慢慢消化十年来急速扩张的疆域了。

而有能力做出这个改变的人,就是秦始皇。

他应该想办法让这辆没有刹车的战车缓缓地停下来。

秦始皇

2、假如秦始皇。。。

假如

秦始皇扫平六国之后,偃兵息鼓,让时间和仁*来冲淡六国遗民的仇恨,让天下百姓慢慢接受秦朝。

假如

秦始皇能够改变“重农抑商”的经济结构,让秦国的货币能够渗入到经济活动的每一个角落,促进经济的复苏。

假如

秦始皇没有发兵数十万南征百越,北逐胡人。

假如

秦始皇没有大征徭役,修筑长城、驰道、阿房宫等等。

假如

秦始皇没有一次又一次地巡游天下。

假如这一切都是真的,

哪怕他在“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之后什么都不做,

那么秦始皇也必定是古代皇帝排行榜的第一名,无可争议。

可惜,历史没有假如。

秦始皇这位最有可能改变秦朝命运的人,非但没有让帝国减速,反而让大秦战车越开越快。

我们来看看秦始皇折腾了些什么吧。

二、秦始皇一个接一个的大项目

公元前年,秦始皇扫平六国,建立起史无前例的秦帝国。

也就是在这一年,定帝号、三公九卿、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度量衡、统一货币等等这些千古传诵的事情,秦始皇全部都做了。

这时候的秦帝国,就仿佛一大锅浓汤。

秦始皇应该调整好火候,小火慢煨,让时间来慢慢调和这一锅汤的滋味。

可这位爷偏不,从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年开始,整个天下被他折腾得根本停不下来。

1、秦驰道

什么是驰道?

就是可以让马车驰骋的宽阔道路,相当于古代的高速公路。

之前不是说“车同轨”吗?

我们在本系列前文《在“车同轨”和“书同文”的背后,都有隐藏关键词,需要连起来看》中详细分析过统一车辆标准的深远意义。

车辆的标准统一了,那么道路的标准当然也要统一。

秦始皇以咸阳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各个方向修建了堪称“帝国主动脉”的多条驰道。

《史记·秦始皇本纪》:是岁,赐爵一级。治驰道。

秦驰道

有通向巴蜀的秦栈道,有通向山西的临晋道,有出函谷关的东方道,也有通往南方的武关道。

这一条条如同巨大的根系,将秦朝的东南西北牢牢地整合在一起,从此再不分离。

从主观意愿上来看,秦始皇修建驰道有两个原因:

一是可以让秦朝的*事力量迅速投放,有利于他的统治;

二是便于嬴*巡游天下。

这两个因素其实都和当时的百姓没啥关系,也享受不到什么好处。

但从客观效果来看,驰道的修建确实加强了东南西北人们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驰道,*药师想要从桃花岛去参加华山论剑,估计要翻山越岭好几年。

所以修路这种事,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但是,

就怕这个但是!

我们来核算一下修建驰道的工作量。

从上面那张驰道图,我们粗略地估算一下,这么多条的驰道,总距离加起来差不多有公里。

这个距离已经快赶上万里长城的长度了。

当然,不是说这公里的路都是从无到有开始修,有很多地方肯定都是有基础的,不用费那么大劲从头开始挖。

奈何架不住秦始皇的要求高啊~

驰道可不是一般的路,不是说把地上的草皮一铲,把两边的灌木草丛一砍,再把路面的石子弄干净,这就叫驰道了。

这样的路秦始皇是不会走的。

人家要走的是双向八车道。

(秦始皇:你再啰嗦,信不信我别你的车?)

根据《汉书》记载,秦驰道在宽阔地带,最大宽度能够有六、七十米,道路两边每隔7米要种树,整个路面要用金属锥把土夯实,便于马匹的奔驰。

据说在考古过程中,居然发现有些驰道还铺设了类似于铁路的木轨,马车轮子就在轨道上走。

这就很科幻。

我们不讨论秦代是不是真有轨道交通,单看这个驰道的建设要求,工程量肯定小不了。

秦始皇的要求很高

那么如此长度的驰道花了多长时间来修建呢?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

不过我们可以从秦始皇出门的时间来做个推断。

开始修路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年,秦始皇就向东巡游了,去泰山看日出。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

既然能够满足巡游的要求,那就说明通往东方的驰道已经修得差不多了。

短短一两年时间,从咸阳到泰山,几十米宽的驰道。

这惊人速度的背后,付出了多少人力物力,真的不敢想象。

以此类推,其他驰道的修建,大概率也就是在四、五年之内完成的。

别急,这只是其中一项工程,还有呢。

2、南征百越

公元前年,秦始皇派遣大将屠睢率50万大*,南征百越!

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最南边的国家一直都是楚国。

可是楚国的这个“南”,也就是到今天的长江流域,差不多是江苏、安徽、湖北、湖南这个纬度。

如果再往南,基本上就是原始丛林了。

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当时统称为“百越”。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是未开发的土地,秦始皇为啥要费这么大劲去打下来呢?

答案就是我们上面说的,秦帝国这辆战车停不下来了,它必须要有新的扩张目标才能维持运转。

一旦停止扩张,数十万的秦*将无法通过战场立功来获得土地和爵位,而商鞅设计的“降阶继承”制度,又会让士卒们几代之后就变成一穷二白的状态。

到那个时候,秦朝的基本盘都会出现问题。

所以秦始皇只能是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南征百越

可这又带来另一个问题:市中心的房价和城乡结合部的能一样吗?

如果是中原的肥沃土地,那当然人人都想要。可这原始丛林,连个手机信号都没有,我要这块地干啥?

而且土地在哪,人就要在哪,北方的老秦人有几个愿意搬家到南方热带雨林的?这样的赏赐对于普通士卒又有什么用?

这些问题商鞅回答不了,秦始皇同样回答不了。

不管那么多了,先上!

《淮南子》: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一*塞镡城之领,一*守九疑之塞,一*处番禺之都,一*守南野之界,一*结余干之水”。

50万人分成五路大*,分为东、中、西三路:

第一路进攻现在的浙江和福建一带;

第二、三路进攻现在的广东一带;

第四、五路进攻现在的广西一带;

从50万大*的人数和地理位置来看,南征百越的大*有很大可能是当年王翦灭掉楚国的主力,顶多再加上一些楚地补充的兵力。

也就是说,南征的士卒大部分都是从秦国来的北方汉子。

茫茫原始丛林,连条路都没有啊~

全靠秦*士卒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水土不服、蛇蝎*虫、瘟疫*瘴,

用脚后跟想都知道,这次南征简直就是地狱之旅。

而且50万只是随*南下的人数,那在后方运输粮草、做后勤保障的人数只会更多,粗略估算都会在百万人以上。

可偏偏这次南征的时间很长,从前年一直打到前年。

为什么是公元前年呢?

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是南征的主将屠睢,挂了;第二件是灵渠竣工了。

第一件没什么好说的,反正屠睢的流量热度不高,就是个人名,挂了就挂了吧~

第二件的灵渠就要多说两句了。

有感于原始丛林里的陆路运输实在是成本太大,秦始皇早早下令开凿灵渠。

关于灵渠的工程细节,这里就不多说了,小步也不是水利专业的,很多精妙之处讲不清楚,大家有兴趣的自己去搜索一下。

简单理解就是:灵渠连通了湘江和漓江。再往大了说,灵渠连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也就是说,以后南征大*的后勤粮草,可以直接从长江装船,一路运输到两广。

是不是很方便?

灵渠

最难的后勤问题解决,秦始皇继续调兵遣将。

这个时候当初的50万大*经过这么多年的损耗,只剩下20万人了。

秦始皇任命任嚣和赵佗为主副将,又派了10万人的援*。

兄弟们,接着打!奥利给!

有了充足的粮草供应,这次岭南终于打下来了,秦始皇正式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

但是后来的事就不是秦始皇能够预料的了。

任嚣和赵佗带着这几十万的秦*,一直驻守在岭南,再也没有回去。

等到秦末烽烟四起的时候,这支南征大*也没有派一兵一卒去增援秦朝。

反而是赵佗将中原通往岭南的关隘和道路全部阻断,将秦帝国拉入黑名单,从此再也不受节制。

你要说这全是赵佗的个人野心膨胀,恐怕并不是这样。

几十万的秦*士卒啊,如果他们归心似箭的话,

凭赵佗一个人是拦不住的吧?

所以这不是赵佗一个人的想法,而是这支南征大*的集体意志!

秦*士卒:我们不回去了

可是,为什么呢?他们其中的大部分人,不是关中的老秦人吗?他们不应该是最支持秦帝国的人吗?

然而,回不去了啊~

从公元前年开始,他们中的很多人就跟着王翦伐楚,将这个疆域广袤的大国彻底征服。

可秦始皇没有让他们回去。等到前年,岭南基本拿下,南海三郡设立。可秦始皇还是没有让他们回去。

几十万人就这样驻守在渺无人烟的帝国最南端。

等啊,等啊,等来的是始皇驾崩的噩耗;等来的是大泽乡的振臂一呼;等来的是六国并起;可偏偏等不到让他们回家的命令。

始皇啊~我们是您的士兵,您的意志,就是我们的使命,可是,多少年了啊?

您是不是把我们忘了啊?我们是不是再也回不去了啊?

我们亲手打下的大秦帝国,怎么会变成这样啊?

可惜,秦始皇已经听不到秦*士卒心中的泣血呼喊了。他的野心,就是要将已知世界的每一寸土地全部纳入秦帝国的麾下。

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为此,不惜一切代价!

那一柄象征着威严的太阿剑,正在缓缓出鞘,冰冷的剑锋直指北方。

更大规模的工程即将到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